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弋腔是清代宫廷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即以清代宫廷的弋腔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艺术形态和存在方式,本论文将清代宫廷弋腔划分为三个类别:仪典戏中的弋腔、连台本戏中的弋腔和弋腔折子戏。仪典戏中的弋腔与昆腔并驾齐驱,高度雅化。连台本戏中的弋腔一方面向昆腔的曲牌体看齐,艺术形式规范、严谨;另一方面,又大量加入通俗性的滚白,充分发挥滚白抒情的作用,呈现出规范与自由的双重特征和雅中有俗的艺术品格。宫廷弋腔折子戏具有民间高腔剧目的特色,较为通俗。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前人研究概况,并且简述本论文的思路。弋腔是清代宫廷演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史的书写中、在专门研究清代宫廷戏曲的成果以及戏曲剧种研究的成果中,对于清代宫廷弋腔的相关情况与剧目都有所涉及,但又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因此,前人的研究为为本论文的开展既提供了借鉴,又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此外,清代宫廷演剧史料逐渐出版、面世,其中大量关于宫廷弋腔的资料,为本论文研究提供了便利。第一章“清代宫廷弋腔演出的历史”。本章首先分析弋阳腔有关概念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明确本论文研究对象——“弋腔”这一概念。然后根据清代宫廷的档案、题纲等史料,梳理弋腔在清代宫廷中的演出历史和地位。从现有史料来看,弋腔伴随着整个清代宫廷演剧的始终,一直没有间断。第二章“高度雅化:清代宫廷仪典戏中的弋腔”。本章以清代宫廷仪典戏中的弋腔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仪典戏的剧目,总结仪典戏的内容特点、仪式性质、声腔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仪典戏中的弋腔跟昆腔并驾齐驱,成为了雅乐正音的一部分,高度雅化。第三章“雅中有俗:清代宫廷连台本戏中的弋腔”。本章分别以清代宫廷中的《劝善金科》和《封神天榜》两部大戏为例,研究它们在声腔方面的特点。乾隆本《劝善金科》呈现出规范化与多样化的特点,具有规范与自由的双重特征;通过《封神天榜》总结宫廷对昆腔和弋腔不同用法。连台本戏中的弋腔一方面规范、严谨,但又大量地使用滚白,呈现出“雅中有俗”的品格。第四章“俗中见雅:清代宫廷中的弋腔折子戏”。本章以宫廷内大量的弋腔折子戏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与明、清两代的民间的弋阳腔(高腔)剧目进行对比,发现清代宫廷弋腔折子戏与北京百本张高腔剧目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判断出清代宫廷弋腔折子戏来自当时北京民间流传的高腔剧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清代宫廷弋腔折子戏伦理教化、民间情趣、娱乐戏谑和政治色彩的特征。宫廷里的弋腔折子戏,具有民间底色,又稍有润色和改编,呈现出“俗中见雅”的特征。第五章“清代宫廷弋腔的地位与意义”。在前四章研究的基础上,本章首先总结清代宫廷弋腔“高度雅化”、“雅中有俗”、“较为通俗”的三个层次。其次论述弋腔在明清之际的雅俗分化:明代昆山腔和弋阳腔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昆山腔代表文人士夫的趣味,弋阳腔代表着民间大众的趣味;清代弋阳腔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空间发生了雅俗的分野和融合。然后分析了宫廷弋腔的影响:清代以宫廷与王府为代表上层群体十分喜爱弋腔,对弋腔在北方的流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论述清代宫廷戏曲在的历史地位与意义:一方面作为文化权利的掌控者,宫廷能直接影响戏曲的发展,对戏曲或禁绝,或鼓励;另一方面,作为戏曲的观众群体,宫廷能引领戏曲发展的风尚,能够影响戏曲艺术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