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话语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旨在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权力对话语的影响。批评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组织和社会过程的一部分。语言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认为,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客观透明的传播媒介,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由其所实现的社会功能决定的,系统功能语法不仅描述语篇的语言结构,而且试图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构。费尔克劳夫认为,任何话语都是一种三维概念,即话语由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组成。费尔克劳夫据此提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三个阶段:描写,即描述语言的形式特征;阐释,即对语篇与生成和传播过程做出阐释;解释,即解释语篇生成过程与其社会语境之问的关系。本文作者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来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医改演讲。论文分析结果和讨论分为三部分:描述,阐释和解释。在描述部分,作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描述医改演讲的语言特征;第二部分阐释这些语言特点是如何产生的。主要包括三个问题“奥巴马演讲中发生了什么?”,“奥巴马演讲的参与者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及“语言特征在演讲生成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三部分作者从社会历史语境和语篇的权力关系角度解释奥巴马医改演讲的生成以及他如何在演讲中获得民众支持。通过分析发现,奥巴马在演讲中运用了多种语言形式技巧来构建语篇,成功地宣传了他的医疗改革政策,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奥巴马运用各种及物性过程,意在阐述医改政策的内容以及为什么美国民众急需医疗改革。他还使用各种语气、情态动词以及人称代词来构建他与听众间的关系,以此获得民众支持。在政治演说中,演讲者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语言手段操控听众的态度和选择。读者应该深入分析,来发现语言使用者如何传递自己的意识形态,运用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只有通过批判思考和分析,读者才能体会到演讲者组织演说的真正目的,进而提升自己的批判语言意识。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