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的流动,给人们带来生命的联想、哲学的启迪,也为文学造就了美妙的意境和独特的魅力。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创作上的复兴,打开了文学创作的新格局,为“反思”、“伤痕”注入一股清流。正是“水”赋予了汪曾祺小说自然之风与和谐之美。审视汪曾祺小说中的“水”,有助于探索当下文化传承与文学价值观再塑的积极意义。本文试从与文学传统中“水”的原型关联、与吴越水乡的血脉联系及与沈从文“水”情结的创作传承等方面研究,解读汪曾祺小说中“水”意象的多重蕴涵。汪曾祺小说中具有丰沛的“水”意象群。“江湖”有容,涵纳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江湖”有道,含蕴平和自然的人性启示。巧云、小英子等少女形象则洋溢着“水”一样的灵性,是美与爱的化身。匠人、名士等乡民形象或洒脱自如,或安分勤勉、巧思善作,皆重情重义,充分展示了“水”随物赋形的原生之美和水利万物的承载之德。汪曾祺小说“水”意象群的创作,上溯上古神话、先秦哲学中的“水”原型。“水”是我国传统文学重要的原型。西方神话和《山海经》等传说中,水有着化育万物的生命力量,“水”为母性的原型之一。上古洪水神话里,女娲补天、鲧禹治水传说里都展现了与“水”有关的拯救主题。《周易》的天人体系中,赋予了“水”鲜明的阴性原型意义。作为农业文明与彼岸乐土的重要载体,“水”无形中具有了乐土原型。汪曾祺小说“水”意象纷呈,吴越文化的影响不可或缺。作品中流淌着如水的清新与丰沛的意蕴,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审美内涵。“水”深深刻印在汪曾祺的乡国情结里。吴越水乡的自然秀丽,赋予其小说诗性之美。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构成其审美情趣的独特载体。儒道合流的传统思想、江南文风的风流蕴藉和士大夫家庭的和谐氛围,融为汪氏小说中的高情雅趣与适性自然。沈从文的“水”情结,更深影响了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总之,汪曾祺小说整体文风的平淡自然与“水”之浸润密不可分。小说散文化的结构呈现诗一般的摇曳生姿,如水流转的语言富于灵动之美。汪曾祺以“水”为笔,在多彩的水乡画卷里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与“上善若水”的人性之美,造就出一个温情脉脉、淡中有味的和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