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增稠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y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切增稠液(STF)是一种将纳米或微米级的颗粒分散到牛顿流体中而形成的非均质颗粒悬浮液。通常在剪切条件下,其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这种悬浮体系在低扰动下表现为流体状态,当突然施加作用力时变得异常粘稠甚至展现出类固体状态,当撤去外部力作用时重新恢复到流体状态。由于STF的力学性能高度非线性使其具有优异的能量吸收能力,从而在振动控制、抗冲击、人体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过去几十年间,在STF的力学性能表征和机理解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是,仍有许多工作亟待解决。对剪切现象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合理有效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正是本文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本文首先对STF低速小载荷下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接着对STF高速大载荷下的冲击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研究剪切在STF流场状态转换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更加合理的解释剪切增稠现象的模型-颗粒松弛模型;最后,针对STF应用中的不稳定性和不易封装,研究了一种性能稳定优异的易于工程应用的剪切增稠胶材料。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安东帕MCR301流变仪,表征了STF低速小载荷下的流变性能,发现了STF流变性能的剪切加速度效应,表征了STF的挤压流变性能,表征了非连续性剪切增稠(DST)悬浮液完整的力学性能,为STF相关器械的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首先研究了STF流变性能的剪切加速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剪切加速度的增大,临界剪切速率变大,粘度一剪切速率曲线的斜率变小。这是由于剪切加速度越大,粒子的惯性效应越明显,引起了上述STF流变性能的滞后现象。紧接着研究了STF的挤压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达到临界挤压速度时,体系发生流-固转换现象。临界挤压速度随着板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体系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挤压堵塞的发生由挤压速率控制,并且挤压速率越大形成得力链规模越大越稳定,产生的法向力越大。最后将流变仪的信号运用高频率采集卡进行采集和分析,初步表征了DST悬浮液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剪切条件下DST悬浮液所受扭矩不是单调上升的,而是以S型形状上升,扭矩和法向力的起始增长时间点和最大值相应对应的时间点不一致。2.采用改进的SHPB测试系统开展了STF高速强载荷下的冲击力学性能,发现了STF在冲击载荷下的流-固转换现象,应变率效应和能量耗散现象,为基于STF设计的防护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首先研究了冲击条件下,STF的挤压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受到冲击时,STF由液体变为固体。并且随着冲击强度的增大,STF出现屈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颗粒之间形成永久的聚集。接着研究了STF的侧限压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体积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这种STF体积模量的应变率效应是由内部颗粒形成力链结构导致。最后,运用改装的SHPB,通过对比参照波的波形,证实了STF在冲击过程中能量吸收现象。3.引入剪切因素,提出了一种解释增稠现象的模型-颗粒松弛模型,完善了接触模型,解释了DST悬浮液产生固体-液体-固体转变现象的原因。首先分析了在剪切条件下悬浮液颗粒之间的接触模式,由低剪切速率下的水动力状态(颗粒之间分离)到高剪切速率下的边界润滑状态(颗粒之间接触)。当颗粒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时,悬浮液的力学行为与干颗粒流的力学行为相似。通过研究玉米淀粉-水悬浮液在不同剪切应力下的流变行为,得到了DST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外部剪切场激活了颗粒重排的时间特性,即内部颗粒的调整过程跟不上外界的载荷时间。这个模型解释了DST悬浮液具有两种堵塞密度的原因,解释了体系发生固体-液体-固体转变现象的原因。最后给出了在剪切应力τ-体积分数φ坐标下的相变图,为研究颗粒悬浮液的物理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4.针对STF应用中的不稳定性和不易封装,研究了一种性能稳定优异的剪切增稠胶材料,评估了抗冲击性能,表征了力学性能,分析了硬化机理,为这种新型智能材料的机理解释及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力学性能依据。首先介绍了一种性能稳定,力学性能应变率敏感的剪切增稠胶(STG)的制备过程。通过落锤实验,评估了其防护性能,并发现这种防护性能由吸收能量和抵抗变形能力实现。表征了STG从低应变率到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TG从低应率下的粘弹态转变为中应变率下的橡胶态再转换为高应变率下的玻璃态,橡胶态转变应变率为2.5s-1。正是由于这些相变行为使得STG具有吸收能量和抵抗变形的能力,进而具有优异的防护性能。最后,提出了聚合物相变的jamming模型,提供一种研究聚合物材料特性的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苏州玉雕、刺绣等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迅速的形势下,苏州灯彩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本文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为目的,以调研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分析苏州灯彩发展困境的原因,思考促进苏州灯彩传承、拓展的一些途径。  灯彩,又叫“彩灯”、“花灯”,俗称“灯笼”。悠悠数千年来一直活跃于我国民俗生活之中。一般认为,中国灯彩依托元宵节,起源于西汉,兴于隋唐,在南宋更为发达,明清尤为风行。因而,
铜冶炼工业是国家最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近十几年来,尽管我国铜冶炼工业发展很快,但是铜的消费量也在急剧增长,目前国内铜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所需量。在此背景下,铜冶炼生产
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由电力电子装置构成的非线性负荷运用越来越多,造成电网谐波污染严重,电能质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电网谐波补偿成为了必要。随着谐波污染加大,
介绍了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能量计量系统的地位、作用,概要地回顾了电能量计量系统地发展进程,提出了该系统地设计原则,分析了其主要特点以及有关功能和设施,并对各种现有的接入方
本文在分析中低压线路和电容器保护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低压保护装置综合化和就地化的发展趋势,研制了一套可用于高压开关柜,并能满足测量、控制、保护、通信功能要求,且具有通用性、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新型测控保护装置,并将其应用于线路及电容器保护。论文根据测控保护装置的设计原则和功能要求,提出了以DSP为核心的下层测控板和以ARM为核心的上层管理板的分层硬件结构,具有高性能、通用性等优点。在
岩石的结构是极其复杂的非连续和非均质体,其力学属性具有非线性、各向异性及随时间变化的流变特性。岩石工程结构失稳前特征即应力状态保持不变,且是突然破坏释放能量,即蠕
软开关技术是电力电子装置向高频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处理器的出现促进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技术从传统的模拟控制转向数字控制,数字控制技术可使控制电路大为简化,并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控制灵活性、通用性以及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耦合输出电感的新型次级箝位ZVZCS PWM DC/DC变换器,其反馈控制采用数字化方式。论文分析了该新型变换器的
主动配电网是支持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并网运行并参与主动控制的一种新型智能配电网模式,其优化调度和无功电压控制是智能配电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主动配电网中DG的大量存在会对电网的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对电压问题的影响更加不能忽视。DG、储能单元、可控负荷均可成为主动配电网内可优化调度的对象,通过对调度对象的合理控制,可实现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运行。因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