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发病率呈不断增长趋势,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尤其明显。肥胖不仅给儿童青少年带来身体上的危害,其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皆在调查研究当前上海市肥胖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体自尊特征现状,并通过运动干预的手段探讨运动对肥胖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运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6校1784名4-5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肥胖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体自尊水平现状,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采用运动干预的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2周的干预,以改善当前肥胖小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现状。研究结果:被调查的6校小学生肥胖率为18.61%,其中男生达到24.08%,女生达到12.01%;肥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均低于正常体重小学生;郊区学生较市区学生相比,自我意识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均较低;运动干预结束后,肥胖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显著提高,表现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自我意识总分维度上;运动干预后肥胖小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有显著提高,表现在身体吸引、运动技能、外貌、身体活动、速度、耐力、身体价值、整体自尊维度上;运动干预结束后肥胖小学生的身体脂肪比率和身高标准体重值(BMI)显著性降低;BMI与儿童自我意识中的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总分因子具有非常显著负相关,与躯体外貌属性有显著负相关;BMI与身体自尊量表中的身体吸引、运动技能、速度、耐力、协调、身体价值因子存在非常显著负相关。结论:肥胖能够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具有较低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肥胖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降低肥胖小学生的身体脂肪比率和BMI值;肥胖学生自我意识和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可能与其自身BMI值的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