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女作家艾利斯·西伯德的第一本小说,《可爱的骨头》一经出版便风靡全美,不仅成为2002年年度畅销书,荣获“最佳小说”称号,并入围“英国年度好书大奖”,且获得法国“2003年度二十本最佳图书”第二名。 《可爱的骨头》讲述了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女,苏茜·沙蒙,不幸遭人奸杀并肢解的故事。小说借助进入天堂后苏茜灵魂的视角,讲述了她的家人在面对种种困境时的行为。尽管这部小说描述了少女的不幸,但整体基调不是惊悚悬疑的恐惧,而是充满希望与关爱的温暖,而作者通过对不同人物面对亲人逝去的反应的刻画,见证了家庭从崩离到重生的过程,借此颂扬了亲情与爱。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运用荣格分析心理学对小说《可爱的骨头》的人物进行重新解读。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的基础是集体无意识理论,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原型和原型意象理论,情结,以及自性化过程等等。通过集体无意识理论,本文首先解读小说中失去女儿的父亲杰克,母亲阿比盖尔,以及失去姐姐的林茜三人的不同反应和行为,以期得出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甚至有些过激的行为的可理解性;其次借助分析心理学中的自性化过程,突出小说中关于家庭和亲情的主题,并借以呈现论文的结论:爱可以治愈家庭创伤,而“爱”正是荣格分析心理学提倡的集体无意识的治愈力量。 当前对《可爱的骨头》的研究文献,囊括了对人物,主题,以及叙述手法的解析,各有所长;但在对人物的分析上,首先,以单一人物分析居多,并未对家庭中三个主要人物进行系统性解析;其次,多数分析仅仅停留在对人物语言及行为的描述上,并未采用有效的理论,对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说明。因此,本文拟采用荣格分析心理学,对人物行为逐一进行解读,说明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借以突出文章深层的主题,以期为小说《可爱的骨头》提供一个新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