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8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聚苯胺(PANI)由于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及电化学性能,同时具有密度低、易于合成、单体价格低、化学及环境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成为最有实际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已被成功用于防腐涂料、有机光电二极管、电磁屏蔽与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本文创新性地将双亲性共聚物自组装胶束与导电PANI结合起来,合成了一种水分散性光敏聚苯胺纳米粒子,并将其用作Pickering乳化剂和分子印迹传感材料研究其使用性能。不但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合成功能性PANI的方法,并且拓展了导电PANI的应用领域。本文第一部分将光敏单体7-(4-乙烯基苄氧基)-4-甲基香豆素(VM)与亲水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AMPS)共聚得到双亲性光敏共聚物P(AMPS-co-VM)。以其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同时作为模板和掺杂剂,将随后苯胺的原位聚合控制在胶束内部,得到粒径均一的水分散性光敏PANI/P(AMPS-co-VM)复合纳米粒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谱图(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PANI纳米粒子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目标产物合成成功。用激光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了P(AMPS-co-VM)胶束与PANI/P(AMPS-co-VM)复合纳米粒子的微观结构与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胶束粒子的粒径在180~280nm之间,而PANI纳米粒子的粒径在200~300nm之间,并随着胶束中AMPS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胶束对PANI纳米粒子的形貌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并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胶束中亲水单体与疏水单体的比例对PANI纳米粒子的粒径进行调节。另外通过紫外光谱(UV)对PANI/P(AMPS-co-VM)复合纳米粒子的光二聚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NI/P(AMPS-co-VM)复合纳米粒子具有一定的光二聚能力且光二聚与解二聚可逆性较好,从而可以通过紫外光照进一步控制其粒径及形貌。本文第二部分以制备的水分散性光敏PANI/P(AMPS-co-VM)复合纳米粒子为Pickering乳化剂研究了其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NI的存在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光敏基元的光二聚可以进一步提高乳液的稳定性,乳液稳定性还随粒子浓度、水相体积、水相酸性的增加而提高。另外以苯乙烯为油相,利用偶氮二异庚腈(AVBN)引发其聚合得到固化的乳液滴,通过SEM观察了PANI纳米粒子在乳液滴表面的分布排列情况,为进一步探讨PANI纳米粒子作为Pickering乳化剂在油水界面的二次组装奠定了基础。本文第三部分以PANI/P(AMPS-co-VM)复合纳米粒子为分子印迹材料制备了分子印迹PANI电化学传感器。扑热息痛(Paracetamol,PCT)作为印迹分子,与苯胺单体一起加入胶束溶液中,随着苯胺的原位聚合将PCT包埋在PANI复合纳米粒子中,随后将其滴涂在金电极上成膜,光照交联之后将印迹分子洗脱,留下形状和尺寸与PCT相匹配的识别点位,从而得到PCT印迹PANI电化学传感器。所制备的PCT印迹PANI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较高的灵敏度、较宽的线性范围和优异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蜘蛛之丝》、《魔术》和《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童话作品的代表作。三部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具有连贯性,而且文本中蕴含着同一个主题,即对人性的考验。从考验的时间与地点、考
以2009-2012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研发投入对制造类企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研发投入与制造类企业当期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研发资金对当期绩效的
港口作为物流链上的水陆联结点,船舶和集疏运车辆汇聚,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本文介绍国外港口采取的通过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可供参考。 The port,
浙江中小企业浙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主要推动力。但是融资难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本文通过水泥胶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废玻璃粉粒径与掺量对水泥胶砂试件的28d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折压比的影响。采用的玻璃粉粒径分别为20目、100目、200目、500目和2000
龙江丝路带战略下,黑龙江省本科院校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亟待变革,为解决龙江丝路带战略下对俄跨境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问题,文章提出要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进
本文阐述了手机靓号的法律属性,分析了手机靓号使用权获得及转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手机靓号由于自身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已经成为投机对象,私下高价买卖、黑客盗号等
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手性药物分离分析的需求使得手性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具有意义。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法分离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对映体。考察手性流动相配比
目的:1.探究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临床动态疗效并分析不同就诊频率(辨治频率)、不同病情程度对静心止动方治疗TD疗效的影响,从而得出TD患儿更加优化的辨治方案,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2.研究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TD中医证型分布以及评价经治疗后不同时限的TD中医症状疗效;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韩斐教授门诊处方进行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将韩师治疗TD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