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的环境治理:基于区域及国家制度、政策及项目的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政策的薄弱以及执行规范的欠缺,都对非洲之角追求环境治理的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环境治理的安排与进展都遭遇了困境。目前来看,这种制度安排以及其发展趋势已经反映出,国际间、区域间以及国家间的制度合作仍面临着挑战。在制度上付诸的努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应对环境挑战的系统过于复杂,需要区域和国内共同采取行动。因此,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项目与政策在非洲之角地区及其成员国中严重受挫,非洲之角在贯彻环境治理原则方面仍存在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不充分的制度互动、欠缺的约束及执行机制、薄弱的治理能力以及不充分的决策过程。为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及国家政府领导人一直在尝试制定环境政策、规范、方案以及管理系统。以上述情况为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环境治理实施过程中制度不协调的问题。本研究将关注点聚焦于国家、国际和区域制度的政策、方案以及价值观。政策和方案是促进环境治理问题解决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本研究认为这些工具有时缺乏效力。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制度——尤其是非洲之角的制度政策和规范——在处理环境治理问题时是缺乏效力的?”先前的研究和对相关文献综述已经阐述了制度的作用。制度工具缺乏有效性的原因,主要与合作战略和机构互动的薄弱以及强制措施、方案及规范的缺乏有关。作为学术研究背景,文献综述中提到三个国别案例研究,分析说明其环境治理和制度系统并未发挥有效作用。这些案例研究以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为基础,试图通过关注在国家、国际和区域制度政策及规范领域的努力来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在案例中,每个国家都做出了不同的尝试,也取得了包括制度成功或失败的不同结果。首先,根据文献综述,我们对有关制度政策及方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约束性规范的欠缺以及薄弱的政策、执行机制的缺乏、有关政治领导人的承诺问题、国家内部不稳定等都是关键原因所在。制度以规则及政策为基础,但如果缺乏对政策实施的理解以及对政策实施原因的认知,国内政府以及国际、区域制度则无法成功建设积极的合作机制,环境规范以及制度框架在解决问题上也会缺乏效力。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对以上观点进行深入探讨。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包括命题问题、研究问题、主要论点和方法,其中文献综述部分需要格外关注。第一章还指出了选择理论框架的原因,文章的整体结构,以及研究的范围和差距,并强调了被挑选作为分析对象的国家,提供了对环境制度互动的分析。本文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以国际和区域制度及其国际关系背景为基础的理论建设。本研究采用建构主义制度理论作为理解非洲之角机构不协调问题及环境治理问题的基础。作者以科林·海伊的建构主义制度理论观点为基础,尝试探索制度政策及价值观的互动和有效性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国际关系学科中,价值观以及制度规范是具有影响力的治理工具。国家政府对机构行使权力,以获取国内和区域层面的利益,他们需要对政策进行整合。这表明环境治理以及制度政策会对治理能力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者认为,制度主义是一个对原则、规范、价值和政策进行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的系统。对挑战的评估反映了机构的国际行为以及他们与其他国际机构及组织的互动,这一系统也可以触及到机构。这些互动所创造的跨学科意义,为界定国家、区域和国际机构的关系创设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机构自身的运作和国际对机构的关注对其在环境事务的行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强调了社会化对国际和区域合作行动的影响,也探究了机构互动的本质。总体来说,第二章在建构制度主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度政策、规范、方案以及价值观在解决环境治理的所起到的职能和相互作用,以及制度内部或与其他制度之间的互动。此外,以制度政策作为基本正式结构,建构制度主义同样提出了可以影响互动的规范和思想。因此,理解制度规范的作用及其在解决环境治理方面的有效性便至关重要。从这几个概念来看,我们确信制度在解决非洲之角的环境议题上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提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构建的规范、政策以及价值观的制度化形式对于解决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非洲之角地区,制度发挥的作用并不一致,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也面临困境第三章简要探讨了环境挑战以及治理问题,并尝试探究制度的关键驱动因素。本研究着重强调环境挑战及其原因和影响,并阐释了区域和国际制度体系在解决非洲之角的关键议题时面临挑战的原因。在分析制度问题和环境挑战后,研究确定了与实施政策、规范和方案相关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区域的环境挑战与煤炭污染、工业废料污染、城市化过程、土地退化及干旱、废弃物处置以及水资源污染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本身的影响愈加严重。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发现国家、国际和区域机构,特别是非洲联盟(AU)、政府间发展管理局(IGAD)、联合国(UNEP)及其附属的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以及国内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都面临着挑战。第四到第六章依次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三个国家进行了案例分析,基于影响环境治理的制度因素,简要地对国家、区域以及国际机构应对环境治理的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它们面对的挑战进行了论述。主要的研究变量是制度政策、规范及价值观,以及各个国家及其机构间有关于方案的互动。所有的案例研究章节都主要用于探究应对环境治理问题的制度政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七章分为三个小节,包括引言,结论以及发现,重点讨论了研究结论、研究的发现以及研究成果。篇章分析证明了国际、区域制度政策和规范面临挑战的论点,根据这种形势,制度的作用往往会被忽视,在整个社会经济规划中的环境优先事项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这也导致有效的组织策略和有约束力的规范存在缺失、政策规划的不完善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吉布提政府面临的阻碍。因此,这三个国家的机构尝试解决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但它们的努力仍然不够有效。本研究的结果表面,埃塞俄比亚目前在制定政治领导人的承诺以及努力解决环境治理议题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但对埃来说,执行机构和行政能力建设的欠缺以及技术本土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缺乏强制性标准、规范以及资源也同样是埃塞俄比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索马里和吉布提的政府机构能够为改善环境的制度政策提供标准,但在这两个国家之中,沟通不畅,方案薄弱,规范和执行机制的匮乏以及合作体系的欠缺都是关键的问题。以上这些互通的章节旨在为主要的研究问题提供全面的答案。研究采用定性研究以及过程分析研究方法,探究了制度政策、价值和规范以及对结果发现进行说明。为实现研究目标,本文选择了三个案例来对非洲之角的机构的组织策略以及价值观进行阐述而便于理解。案例在对制度政策、规范、价值观和方案在环境治理机制实施过程中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的同时,还分析了起草计划和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并解释了为什么它们没能通过制度框架得到有效的推广。研究发现,制度政策、规范以及规定并未充分发挥其潜力。因此政策、价值观以及目标的原理及正当性在该地区环境可持续发展中没有成为关注的重点。研究得出这一结论:主要由于执行机制和部门间有缺少约束力的标准,从而对政策造成了阻碍。尽管如此,埃塞俄比亚的政策发展仍然取得了进展,不过实施标准的深入程度仍然面临挑战。经过批判性分析,研究认为索马里和吉布提的制度并不有效。城区和市中心受到污染,干旱和荒漠化越发严重。由于索马里和吉布提的环境机构无法推动相关规范和政策的实施,当地居民饱受环境污染和煤炭开发所带来的严重影响。纵观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国家,推动环境治理的举措并不有效,区域和国际制度在执行规范和价值方面的努力不足且效果甚微,促进合作机制构建的制度手段仍未得到发展。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很多,从制度压力到约束性标准以及执行机制的缺失,与疲软政策下机构互动的缺失、以及领导人承诺的缺失等等。这些地区关于政策和规范推广的研究和结果仍然没有定论,所有的机构都依靠国际非政府组织资助,其政策被无效的年度会议报告所干扰,因此制度框架更加难以建立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可以看出,在环境治理方面,制度方面的努力一直面临着困境。原则、价值观、政策和制度合作体系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因此,主要的挑战便是约束性规范的欠缺、促进社会价值的体系薄弱、法律框架的缺失、政治领导层的承诺的缺乏以及国家内部的政治不稳定。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在低效的系统中,薄弱的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制度互动都会面临着失败。能力建设项目已经受挫,同时决策过程也充满挑战,环境污染同时影响着社会和环境本身。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差距,同时技术以及资源挑战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基于在应对环境问题时的制度原则、价值观以及政策有效性的框架研究,对区域中规范以及政策之间的影响、成效以及关系进行了检验。本研究针对主流国际关系问题,将政策过程作为变量,通过弥合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差距,为当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雷达数据在气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降水估计、短临预报、风场反演以及资料同化等。随着双偏振技术的普及,雷达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气象信息,这使得雷达数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在云微物理研究方面(例如相态分类、雨滴谱反演等)。然而,除云雨粒子散射形成的气象回波外,雷达还会探测到由非气象目标(例如山脉、建筑物、生物、飞机等)散射所形成的非气象回波,它们的存在会使得气象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由于距
学位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所引起的资源浪费与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煤矸石堆积区复垦与生态修复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貌重塑、土壤改良与重构、植被恢复等方面,即使有部分研究从土壤水文的角度去探究矿区生态修复也仅限于土壤性质指标的一般性比较。因此如何识别原有生态系统结构与土壤水文受损机理、探索煤矸石堆积区复垦与矿区生态修复理论、方向和路径等,成为国际生态水文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
学位
<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并改变了传统的商品交易模式,商品交易的网络化、国际化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应运而生。相比传统跨境商品交易模式,跨境电商具有成本低、规模小、灵活性好、风险低等优势,并且紧跟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紧密贴合现代居民消费习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南昌地处江西省中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米粉作为南昌市的特色美食在国内享有盛名。如何将南昌米粉产业发展与跨境电商产业有效结合起来,成为南昌
期刊
消除能源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涵盖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能源贫困是指由于受能源供给能力、能源费用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家庭成员无法获得充足的、负担得起的高质量能源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有7.59亿人无法获得电力服务,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能源贫困改善速度,到2030年全球仍将有6.60亿人无法获得电力服务。能源贫困严重制约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受到国际社会
学位
硝化棉中不稳定的硝酸酯基团(O?NO2)使其在日常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以及恶劣条件(高温或酸性化学环境)下容易发生缓慢或剧烈的热分解,并且生成氮氧自由基和酸性的自催化产物,进而引发连锁催化反应,最终使推进剂性能失效。硝化棉组分之间意外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推进剂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变质,对弹药的长期储存安全性和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硝化棉的缓慢自催化分解对其安全生产和储存带来的不良影响,最
学位
本论文以乌干达作为案例,论述中国援建的东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ATDCs),展示这一农业援助模式如何成功提出了应对了粮食安全问题、推动南南合作以及如何减少全球贫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本论文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是:首先,中国援建乌干达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下均称为‘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其中包括“该项目”对乌干达本国经济发展、技术转让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适用于本国你
学位
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作为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优良生物吸附剂,在大量内源P污染水体会引起P污染持续加剧。为了探明普通小球藻与内源P再释放的关系及过程,并通过调控水体条件实现藻生物量宏观可控,论文选用普通小球藻作为实验对象,以富Fe-P共沉物水体为应用环境,围绕普通小球藻、Fe-P共沉物和上覆水的研究体系,运用柱实验、全面批实验、正交实验和共培养等方法,研究了富Fe-P共沉
学位
为了解小流域尺度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径流水体的影响及花岗岩化学风化对CO2的吸收,对亚热带典型花岗岩区不同利用条件下的2个相邻小流域(F-森林、FA-森林/农田)的地表径流及其常量离子和溶解Si含量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溶解Si,Na+和HCO3-构成地表径流的主要化学成分,FA流域离子总量高于F流域,反映了流域内农业活动对其化学径流的贡献.皖南典型花岗岩小流域(F、FA)径流
期刊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是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和健康。HCC肿瘤组织中血管丰富,血供模式复杂,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现象,VM阳性的患者生存期短。目前针对HCC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主要集中在血管内皮细胞,对由肿瘤细胞组成的VM无效。
学位
羊传染性脓疱病(Orf)又称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ORFV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牧民及从事屠宰、兽医等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常发生感染,因此该病原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对养羊业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ORFV基因组庞大,编码蛋白众多,ORFV120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末端,与其它痘病毒无明确匹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