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约占人类疾病死亡原因的35%,已经成为首要致死病因,其中50%以上死于冠心病。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每100万人群中约有225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年死亡率35%。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治疗方式的改善,冠心病的发病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临床上,虽然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内外科治疗技术的改进使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这些技术都不能有效地解决功能心肌丢失的核心问题,即其不能打破从心肌损伤/坏死到正常心肌负荷待偿再到负荷心肌的死亡这样一个病理生理死循环,只是缓解了病情的进展,而不能从根本上扼制冠心病向心力衰竭及心力衰竭自身的进展。因此,针对再建心脏缺血区的血供及功能心肌再生的细胞和基因治疗,即心肌和血管的重建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从基因角度,基因治疗可理解为将正常有功能的基因置换或增补有缺陷基因的治疗方法;从治疗角度可广义地理解为将新的遗传物质转移至某个体的细胞内使其获得治疗效果,主要包括目的基因克隆、基因转移、靶细胞的选择及临床试验观察等,其中目的基因克隆和基因转移是关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类多功能的生长因子,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分子量为34—46KD,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增加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正常状态及完整性功能、抗凋亡、促进淋巴管生成、免疫抑制、刺激和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调节造血干细胞存活等功能,是目前比较公认的促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之一,被广泛用于缺血性疾病的基因治疗。 理想的基因转移载体应具备:靶向特异性;高度稳定、较易制备,可浓缩和纯化;无毒性,对患者和环境安全无害;有利于基因高效转移和长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