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贷资产证券化最先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当时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为筹措贷款资金,向投资者发行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担保的抵押担保证券。之后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创新产品在全球得以迅猛发展。直到2007年金融危机出现之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一直被看做是提高银行流动性、分散风险、解决融资难题的灵丹妙药。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试点开始,之后一直在缓慢开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占证券市场比重仍较低。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资产证券化的脚步几乎停滞。2012年6月,《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为重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大力政策支持。2013年国务院进一步增加了3000亿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额度,新一轮的证券化正在全面展开。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均在此试点范围内。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在提倡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必然将逐渐发展资产证券化并扩大其规模。另外为完善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也在鼓励资产证券化的开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将逐步扩大,与之而来的资产证券化风险需要更多的重视。目前国内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没有形成规模,缺乏相关风险度量的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本文将重点从证券化资产池的角度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  我国从2005年12月第一单证券化到2013年9月共有26个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其中18个为正常企业贷款类资产证券化,发债规模占比达到78.6%。所以本文将重点分析此类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将选取2012年第二试点阶段之后的某些银行的正常类企业贷款证券化作为实证案例,应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KMV模型分析其信用风险大小。将所选债券与国内商业银行发起的其他信贷资产支持债券比较,能对目前国内信贷资产支持债券风险有更准确的认识,这将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随着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化基础资产种类的丰富,KMV模型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的信用风险度量中。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货币市场和几乎所有债券市场上的利率都已放开。2013年7月,央行进一步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毫不夸张地说,利率市场化如果继续推
投资者情绪一直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研究热点,用投资者情绪可以解释资本市场上的很多异象。而创业板市场作为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的市场,在四年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市场收益的几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银行作为银行业的一种经营模式日趋成为国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届共同关注的热点。上海农商银行首家金融便利店于2010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
当前,中国消费者面临着食品结构升级,并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意识的提高,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进口食品的多样化。然而,对于进口多样化的研究主要从供给角度出发,从需求维度研究进口食品多样的研究更是没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得到需求——人均收入、收入分布与收入分布相似度是如何影响进口食品的多样化,以期从需求角度为食品供给侧改革提供方向和目标,为进口食品贸易政策提供相关建议。本文使用扩展边际指数法和直接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