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是一个高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性格特质对其科研绩效有着显著相关性影响。大五人格理论将个体的人格特质分为五种基本类型。这五种人格特质对科研工作匹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探讨不同人格特质对科研绩效的影响,并找出其内在相关性特征,能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培养“科研人格”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大五人格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影响,但各个变量相互间影响的程度和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第一,越是具备外倾性、宜人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高校教师,其科研投入绩效越高,而具备公正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则科研投入绩效较低。即具有外倾性、宜人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授在科研时间投入更多,获得的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的数量更多,获得的科研经费更多。而具备公正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则不容易获得各类科研课题和经费,因此科研投入绩效较低。第二,越是具备外倾性、宜人性和开创性人格特征的高校教师,其科研产出绩效更高,而具备公正性和神经质则相反。即,越是具备外倾性、宜人性和开创性人格特征的高校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著作、获得专利(发明发现)和获得科研奖励更多,而越是具备公正性和神经质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则相反。第三,越是具备外倾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其科研效益绩效更高。即,越是具有外倾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其科研行为和科研成果越能更快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产生社会效益。第四,越是具备外倾性、宜人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其科研声誉绩效更高。即,越是具备外倾性、宜人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更容易获得专业性科研组织兼职、头衔、各种学术荣誉,也更容易在学术领域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可见,具有宜人性、外倾性和开创性性格特质的高校教师其科研绩效更高。因此,要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高校、教师都要加强“科研人格”的培养。一是要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以“人格资本”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二是要创新高校科研教师招聘机制,建立“人格因素”为主的选才指标体系;三是要创新高校科研教师培训制度,建立“科研适应”为主旨的人格培训机制;四是要高校教师要注重科研人格发展,不断积累适合科研活动的人格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