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PPP开始广泛运用于公路、水利和电厂等项目中。一方面,PPP能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综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合理的配置。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大、周期长、期间变化大等特点,且我国仍处在PPP发展的初期阶段,配套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因此PPP在实践中出现很多现实问题。因此,目前在PPP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运行的风险控制就成为公私部门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所围绕的中心问题即如何控制PPP运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本文第一部分,通过PPP基础理论的分析,厘清PPP的内涵、合同体系以及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为研究PPP法律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有结论如下:PPP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一系列法律主体之间所形成的各法律关系中,PPP模式最核心的法律关系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法律关系,其客体是基础设施项目,内容是以PPP协议为基础的政府和社会资本权利义务关系,其兼有民法和行政法的特征。本文第二部分,采取案例分析及类型化的方法,从具体案例出发,讨论PPP项目在实际运行中所存在的法律风险因素。该部分主要结论如下:PPP项目运行中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分为外部法律风险和内部法律风险。其中,外部法律风险是由于法律法规、政府监管等外部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内部法律风险是由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合作中的违约行为所引发的法律风险。本文第三部分,在外部法律风险的控制方面,笔者分析我国立法现状,并比较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在PPP推广中所形成的制度设计,寻找其中可以为我国所借鉴的经验。该部分主要提出的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见为制定专门的PPP立法、完善监管机制及纠纷解决机制。本文第四部分,在内部法律风险控制方面,笔者分别从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提出了控制合同违约风险的手段。在控制政府违约风险方面,需要注重项目的评估,合理使用政府保证,还可以引入政府违约险;在控制社会资本违约方面,需要政府慎重选择社会资本,并采用绩效评价机制来确定付费和补贴等。本文第五部分,概括总结了全文主要内容,提出本文研究对我国PPP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