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压力无处不在的社会里,个体的幸福感逐渐成为衡量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试图从各个方面改善和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水平。然而,关于幸福感的大篇研究只阐述其影响因素,而少有集中于研究幸福感对个体的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近些年有学者分别研究了个体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对反事实思维和后悔情绪的影响,但是对这些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对反事实思维和后悔情绪的相互关系。研究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形式发放问卷,总共回收280份,经过统计和整理,其中263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研究对象的幸福感、心理资本、反事实思维和后悔情绪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的的个体差异性;(二)幸福感对反事实思维存在影响。当个体的幸福感水平较高,则会更多地进行下行反事实思维,从而产生更多的庆幸等正性情绪感受;而当个体的幸福感水平较低,则会更多地进行上行反事实思维,从而产生更多的后悔、愤怒等负性情绪感受。研究发现,个体幸福感和后悔情绪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预测关系,而实现幸福感则与后悔情绪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关系。(三)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自我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与心理资本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然而个体的幸福感则是负向的预测心理资本,实现幸福感则是正向的预测心理资本。(四)心理资本的各个分维度: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以及心理资本的总分均与反事实思维和后悔情绪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而只要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反事实思维,自我效能感和韧性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后悔情绪。(五)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在个体幸福感和下行反事实思维之间没有起到中介的作用;而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在实现幸福感和下行反事实思维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六)心理资本的各个水平做分维度的时候,其在个体幸福感和后悔之间没有起到中介的作用;而希望和韧性在实现幸福感和后悔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心理资本总分在个体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和后悔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