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上颌窦炎的CBCT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jun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43年就有学者Bauer提出由牙齿病损扩大侵入上颌窦而引起的感染是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1]。大部分的临床医生以及研究人员都因为其较低的发现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有大量关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研究显示其发现率有增高的趋势,这可能也与现目前运用到临床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有关。有研究显示在单侧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是牙齿来源的[2],Maillet[3]在对病例的回顾性研究中统计发现82例上颌窦炎患者的放射学影响中可见病原牙的存在,其中有超过50%的患者都是牙源性的上颌窦炎。Bomeli等[4]研究人员发现上颌窦中的炎症越重感染越可能是来源于牙齿。可见现目前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远远超过了以前的研究结果[5],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存在情况很有可能超出大部分医生的预估。由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病因,治疗都与其他上颌窦炎有较大差异,所以及时诊断牙源性上颌窦炎,明确病原牙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很大的意义,当怀疑有牙源性上颌窦炎存在时,需更详细的口腔及鼻窦部检查,常需结合放射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6]。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现口腔临床工作做较常用的放射学检查手段,能够提供口腔及上颌窦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可以初步明确上颌窦病变情况及性质,也可以判断牙齿与上颌窦之间的关系,是用于检查牙源性上颌窦较理想的工具。现在已有部分运用cbct进行上颌窦和牙齿关系方面的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提示cbct无论是在观察牙齿还是上颌窦病变都比其他检查手段更具有优势。目的:1.运用cbct分析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性上颌窦炎在上颌窦炎中所占的比例、主要病因以及与性别和年龄之间的关系;2.通过cbct分析牙根与上颌窦之间的关系,病原牙的分布情况以及病原牙的存在与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生之前的关系。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抽取2014年度在我院就诊的500患者cbct影像资料。按照年龄将其分为5组:年龄≤18岁人群,年龄在19-25岁人群,年龄在26-39岁人群,年龄在40-59岁人群,年龄≥60岁人群。分别于cbct矢状位和冠状位测量并记录双侧上颌窦粘膜厚度,观察上颌3-8牙位中牙体及周围的病损情况,病原牙牙根及上颌窦的位置关系。将病原牙按照其牙根距上颌窦底的距离分为以下三种情况:a类:牙根根尖进入上颌窦内;b类:牙根根尖刚好位于上颌窦底;c类: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之间还有一定骨组织间隔。结果:1.在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性上颌窦炎在上颌窦炎中所占的比例为27.5%;其中男性患者组中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较女性患者更为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率最高的年龄段为≥60岁,为28.13%,其次是40-59岁年龄组,为14.52%(p<0.05),另外,在口腔就诊的患者人群中随年龄的增大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大部分的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患者为单侧发病,并且左侧和右侧发病的比例相差不大。2.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主要病因是根尖周病,占54.3%;有病原牙的上颌窦有200个,其中有35%的病原牙引起了上颌窦炎,A类和B类病原牙引起上颌窦炎的概率明显高于C类(p<0.01),A类和B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口腔就诊患者中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发现率较高,单侧发病更为常见,特别是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当上颌后牙出现病变时特别时根尖周病及重度牙周炎时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概率较高,尤其是在牙根和病变区域越接近上颌窦时。所以在口腔诊疗工作中发现上颌后牙区病变时应警惕牙源性上颌窦炎的存在,可简单询问鼻窦部症状,如有疑似牙源性上颌窦炎情况需及时做详细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联合耳鼻喉科制定出综合性的治疗方案。2.CBCT能够较清楚的显示出牙齿和上颌窦内的情况,对上颌窦炎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在牙源性性上颌窦炎的病例中,可以明确其主要病因,定位病原牙,判断预后情况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并评价特异性抗牙龈卟啉单胞菌卵黄抗体(IgY)体外抑制牙周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和减轻牙周组织炎症程度的作用;为免疫防治慢性牙周炎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方法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破环的一种疾病,由于缺乏细胞修复机制,早期牙釉质龋的发展和逆转取决于牙体硬组织周围的物理化学过程(再矿化)。我们前期体外研究发现Amelogenin生物活性合成肽
目的:分析牙冠延长术用于磨牙全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及牙周指数变化。   方法:选择26颗临床冠长度过小无法满足全冠修复固位要求的后牙,以及为增加固位过度龈下牙体预备破坏生
目的本实验选取骨性Ⅲ类错(牙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颌面部CBCT的影响资料进行定点测量分析,建立描述牙弓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进行牙弓基骨弓的匹配性研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