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相继指出内陆地区加大开放格局,加强口岸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国际陆港作为连接海港和内陆地区的有效途径,是内陆地区推进外向型经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进入新高地的重要手段。湖南省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内陆核心经济腹地,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为适应开放性经济发展,推动国际物流“降本增效”,湖南省将国际陆港建设纳入国际物流重点项目。但湖南省国际陆港运营还存在诸多问题,急需确定适合湖南省实际情况的运营模式,降低国际陆港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保证国际陆港核心竞争力。论文旨在通过构建湖南省国际陆港运营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运营模式进行评价,确定符合湖南省实际情况,具有操作性的国际陆港运营模式。论文综合运用了实地调研法、文献归纳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案例研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查阅和掌握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国际陆港的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国际陆港运营现状,并开展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湖南省建设国际陆港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数据。深入分析政府主导运营、企业主导运营、政府/企业联合运营三种运营模式的优缺点。从物流业务角度、基础建设角度、区域经济角度、市场角度、发展与合作五个方面初步构建国际陆港运营评价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筛选出最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Fuzzy-AHP法运营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认不同运营模式下国际陆港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确定评价结果。最后进行湖南省建设国际陆港运营模式选择的评价分析和优化建议,评价结果显示,三种运营模式发展评分均为一般,但政府/企业联合运营模式相对评分更高,应当选择该种模式。符合湖南省现阶段国际陆港发展实际情况,因此,论文构建的湖南省国际陆港运营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评价模型切实有效,为湖南省国际陆港运营模式选择上提供一定参考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推动湖南省国际陆港建设,对加快中部地区国际陆港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