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中典型医药类污染物的厌氧、缺氧和好氧生物降解转化规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药类污染物作为环境水体中存在的痕量污染物,因其具有环境稳定性、难降解性以及生物累积性等特性,在与人和动物的长期接触后,会引起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可逆的潜在危害。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城市污水的“汇”和水环境污染潜在的“源”,倒置A~2/O(缺氧-厌氧-好氧)工艺是活性污泥法中的常见工艺,因其工艺流程简洁而被污水厂广泛采用,对污水中常规污染物的去除发挥着良好作用,但其对医药类污染物的去除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需要建立起一套在不影响常规污染物去除效果基础上又能对医药类污染物去除具有良好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课题以城市污水中普遍存在的4种医药类污染物非那西汀、吉非罗齐、咖啡因、和双氯芬酸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学区实际废水为污水来源,通过实验室模拟的倒置A~2/O工艺装置连续性运行来考察缺氧、厌氧和好氧条件下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目标化合物的转化规律。通过开展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污泥回流比(%)和医药类污染物进水浓度(mg/L)等参数变化考察微生物对目标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确定微生物降解医药类污染物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优化工艺条件来提高城市污水中医药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率。课题开展了间歇式实验研究,以考察四种目标药物的厌氧、缺氧和好氧生物去除效果及转化途径。实验研究发现,四种医药类污染物中非那西汀是最容易被微生物降解的,16h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其平均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咖啡因以生物降解为主,平均去除率在85%;微生物对非那西汀和咖啡因的去除效率与药物浓度有关,其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医药类污染物吉非罗齐以污泥吸附为主,同时也存在生物降解作用,在泥水混合液中会发生动态吸附解析过程。目标污染物中双氯芬酸是最难去除的,去除方式为污泥吸附和生物降解相结合,平均去除率为56%。与污泥回流比50%相比,100%的污泥回流比运行条件下非那西汀和咖啡因的去除效率提高了10%。实验研究表明,非那西汀、咖啡因和双氯芬酸在好氧条件下的生物去除效率最好,而吉非罗齐则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效果最好。课题的开展为更好地利用微生物去除城市污水中的医药类污染物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减轻外排污水中医药类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地方立法文本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现实结构可以看出,中央立法对地方立法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森林生态补偿的单项和专项地方立法出现立法位阶逐渐提高趋势,但同时也存在
为了分析浅埋近距离煤层房柱式采空区上行综采时岩层结构形成及失稳机理,根据浅埋近距离煤层房柱式采空区上行综采时,覆岩运动破坏规律,建立了房柱、层间岩层、综采工作面的
<正>台湾《中国时报》10月31日刊发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庞建国教授的评论文章《妖魔化大陆只会自陷困境》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台湾无法无视大陆;但也不必妖魔化大陆,否则,台湾
<正>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患者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甚至坏死[1]。压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选取2013-2018年我国海洋产业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海洋上
目的:探讨在等级医院评审中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有效方法及作用。方法:通过通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创建与评审项目相对应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明确质量评价目的
<正>1调查对象选择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010-04~2011-07参加体检的甘肃省两所普通高等院校的879名教师。其中甘肃中医学院24~50岁男教师179名,平均年龄(38.25±6.
为了研究车轮的13°冲击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疲劳和13°冲击性能的车轮结构设计和优化方法。以16×61/2J型车轮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弯曲疲劳试验和动态径向疲劳试验对车轮进
在环境领域,公众通过环境信息公开了解相关事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意见,进而向政府提出,在诉求的表达与回应过程中实现磋商互动。本文拟在现有公众参与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