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陈昌来、李传军等(2012)中列举的300个常用类固定短语格式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地考察了现代汉语常见类固定短语主观性的表现形式,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这种主观性的形成机制。 考察结果表明,具有主观性的类固定短语的格式成素可以由名词或名素、动词或动素、形容词或形素、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等多种词类充当,但各类词所占的比例有所不同,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名词或名素>动词或动素>副词>形容词或形素>数词>代词>连词>介词从数量上看,具有主观性的类固定短语格式达到234个,占到考察总数(300个)的78%。由此可见,类固定短语大多具有主观性倾向。 本文认为,这些类固定短语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观性倾向,主要是采用了如下策略:1.前后两部分对举,形成“2+2”四字格形式;2.选用夸张性词语充当格式成素或内嵌成分;3.选用形象性词语构成比喻结构;4.选用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充当格式成素或内嵌成分;5.使用数词或前后使用同形词构成全域肯定或否定;6.使用具有反义关系或近义、类义关系的词形成全称量性。在这六种策略中,结构对举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就某一具体格式的类固定短语而言,往往同时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