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冠状动脉出现显著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从而使得冠脉血管管腔狭窄或血管阻塞,或者由于血栓形成出现管腔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坏死(心肌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因此冠心病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进展,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患者的生存时限明显延长,生存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冠心病逐年增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深入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对其进行早发现、早预防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松弛素是1926年Frederick Hisaw在研究妊娠期间骨盆带变化时发现的一种肽类激素,在体内主要由卵巢和妊娠期的胎盘以及雄性动物的前列腺产生。因其具有舒张怀孕子宫平滑肌,软化宫颈,松弛盆腔韧带等作用,故被称为松弛素。人类和哺乳动物血液循环中的松弛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早期对松弛素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生殖系统的作用,随着研究进展,研究人员发现松弛素在心、肝、肺、肾和皮肤上都有表达,并且能广泛的作用于循环、泌尿、呼吸、神经、生殖等多个系统和器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液中松弛素的水平,能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帮助。然而,冠心病患者中血清松弛素的水平,以及松弛素与冠心病可能存在的关系,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中血液松弛素的水平,来探讨松弛素对评估冠心病的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意义。研究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松弛素水平,同时依据冠脉造影结果统计冠脉病变数目和Gensini评分评定冠脉的狭窄范围及程度,明确松弛素水平与冠心病有无联系,并进一步探讨松弛素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关系,揭示松弛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从而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研究方法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然后依据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机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87例(男124例,女63例,平均年龄65.17±8.73岁)作为冠心病组,包括6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1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其中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6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并收集60例在年龄与性别上与冠心病组匹配的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随后依据冠脉造影情况将入选患者进一步分为:(1)60例对照组,(2)58例单支病变组,(3)62例双支病变组,(4)67例多支病变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采集入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然后在入院第二天抽取静脉血5ml,抽血前至少空腹8小时,进行一般生化指标检测及松弛素浓度检测。所有病例均使用专用电脑软件进行冠脉Gensini评分。应用软件SPSS 19.0统计分析收集的数据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血清松弛素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松弛素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病变血管数增加,血清松弛素水平依次升高,且不同病变血管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Gensini积分升高,血清松弛素水平升高,且各亚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血清松弛素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松弛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2、血清松弛素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提示松弛素可反映冠脉斑块的稳定性。3、冠心病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和冠脉Gensini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提示冠心病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能够反应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4、冠心病患者血清松弛素浓度可反映冠脉病变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松弛素有可能成为新的临床诊断冠脉综合征的生化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