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中西交汇和融合的状态,西方建筑体系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在我国国土上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并存、碰撞和交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大力倡导“中国固有之形式”,开始了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时代性探索。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理学院便是在此社会背景下应时而生,运用现代的建筑技术与理念,巧妙地融合了中、西两方的建筑美学,并同山形水势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以现存有关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聚焦于理学院建筑群,运用文献搜集、实地调研、分析归纳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详细梳理和综合解读。论文总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理学院的历史发展,从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概况、理学院的功能演变、建造与保护三个角度全方位梳理理学院的历史脉络;第三章为理学院的建筑形制探究,从理学院的建设背景、平面形制、立面造型、细部与装饰、特色空间这五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第四章为理学院的施工建造解析,对理学院的工程筹备、施工概况、营造技术、特色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第五章为理学院对比分析研究,分别选取与理学院共同校园轴线、相同功能类型及相似屋顶形式的代表性建筑进行对比,从而引出对武汉大学现代校园建设乃至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和思考;第六章节为结语,回顾理学院的建设概况,评价其建筑艺术,回应“质疑之声”,并总结了本次研究对完善理学院保护系统的重大意义。理学院作为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对于不同建筑理念、新型营造技术与特色地域环境的有效糅合,最后实现了功能与形式、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当今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传承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