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沙尘暴PM2.5对大鼠肺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静脉血中性粒细胞的急性毒性损伤效应;2.探讨沙尘暴对人群急慢性健康效应。方法:1.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沙尘暴PM2.5悬液低剂量组(1.5mg/kg)、中剂量组(7.5mg/kg)和高剂量组(37.5mg/kg),每组6只。采用气管灌注法染毒,每只大鼠灌注0.2ml悬液。分别在灌注后12、24、48h处死大鼠,每时间段共处死24只大鼠。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肺细胞DNA的损伤;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24h肺细胞凋亡状况;观察不同时段大鼠肺巨噬细胞、血中性粒细胞的吞菌和杀菌功能变化。2.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沙尘暴频发地区和非频发地区抽选1584名常住居民(居住5年以上)和1134名三~八年级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访问方式进行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并随机对其中的452名中、小学生进行唾液溶菌酶(比浊法)的测定。结果:1.毒理学实验结果:(1)不同时间段、不同浓度沙尘暴PM2.5均可引起大鼠肺细胞DNA损伤,其中12h拖尾最长,48h次之,24h最短。各组均有剂量-效应关系;(2)大鼠染毒后24h时,肺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组的凋亡率和坏死率分别是其对照组的1.11、2.32倍;(3)大鼠染毒后各时段不同染毒剂量大鼠肺巨噬细胞吞噬率逐渐下降。对大鼠肺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有影响,但对杀菌率影响则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段大鼠血中性粒细胞吞噬率随着染毒剂量增大,吞噬率降低。2.人群健康调查结果:(1)被调查的居民和中、小学生的各种疾病和症状的阳性率均为沙尘暴频发地区高于非频发区,其中,咽炎、心脏病、神经痛、关节炎等病的发生率沙尘暴频发地区分别是非频发区的6.5、4、6.65、2.28倍。沙尘暴发生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上感、慢支、高血压、心脏病、胃炎、关节炎的关联性强;(2)沙尘暴频发区各个年龄段学生溶菌酶活力低于非频发区。对唾液溶菌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唾液溶菌酶水平主要与性别(X1)、年龄(X2)、沙尘暴期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间(X7)有关。结论:1.沙尘暴PM2.5可引起肺细胞DNA氧化损伤;削弱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对大鼠肺细胞凋亡、坏死产生了影响,颗粒物浓度越大,损伤越明显;2.沙尘暴细颗粒物可对人体造成急性损伤和慢性的、累积性的损伤;沙尘暴细颗粒物可以降低中、小学生唾液溶菌酶活力,导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