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出发,利用该理论的主要观点,从翻译功能的角度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两大策略——归化与异化的选择做出解释。 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总结了从古至今中外翻译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方法和衡量翻译好坏的标准,指出各种理论的不足之处;提出应该从是否达到翻译的功能作为衡量的标准,而不应过分强调应该单独采用某一种翻译策略。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古今中外译界对归化异化的定义和不同观点。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首先指出基于语言学之上的传统翻译理论的缺陷,指明了文化对翻译的重要影响以及处理文化翻译的两大策略——归化和异化。接着介绍各相关理论对归化和异化的解释,指出其过激的解释不利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只有从翻译的功能出发才能更充分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在介绍功能派的翻译理论之后,文章结合该理论,通过分析和例证的方法,对翻译过程中不同策略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作了进一步陈述。 本文的结论如下:1.翻译行为和翻译的实质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处理翻译的文化差异可以使用两种方法:归化和异化。2.在选择翻译策略时应该从翻译要达到的功能出发,目的决定方法,只要能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翻译策略,无论是选择归化还是异化,亦或二者并用,能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就是好的翻译。3.不同文本有不同的交际功能,文本类型有助于译者决定使用何种特殊的翻译原则。4.翻译标准应该多元化,使其功能更贴近翻译实践的需要,让译者选择出最符合需要的策略,结束永无休止的归化异化之争,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