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2003年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继续将“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作为一条具体目标,强调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通过因地制宜的课程开发,“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从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便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独特风景,全国各地所有的学校特别是普通高中都将开发校本课程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各地、各校情况的不同,课程开发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省秦安县经济相对落后,课程资源缺乏,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实践学习所在地区秦安县的几所普通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仍存在对语文校本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欠缺,教师的参与度不高,教师缺乏专家的指导和专业的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实施课时不能保证,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结合施瓦布的“实践模式”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理论,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澄清学校教育哲学,建设学研整合的共同体,开展专门培训和自我研修,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确保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开拓课程评价新视野等建议,为秦安县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