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多柔比星化疗药物、甘露醇溶液和生理盐水三种不同性质的药物,观察在输入后不同时间血管病理性损伤的程度,探索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不同性质药物时,没有造成不可逆血管病理性损伤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将6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3组分别注射盐酸多柔比星溶液(多柔比星组)、20%甘露醇溶液(甘露醇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1次/d,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各组于用药2、4、6、8、10d分别取4只兔腹腔麻醉后切取活体标本约5.5cm×1cm,即取以穿刺血管为中线两侧各宽0.5cm,共宽1cm,以穿刺点为标记远心端切取1cm,近心端切取4.5cm,共长约5.5cm的矩型标本,放入10%多聚甲醛固定液中常规乙醇脱水,石蜡包埋。每份标本切片5张,即距穿刺点远心端0.5cm处、穿刺点近心端0.5cm处、留置针末端处、距留置针末端0.5cm处、距留置针末端1.5cm处切片,做HE染色,光镜观察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1三组留置相同时间,多柔比星组和甘露醇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重于生理盐水组,炎症反应4d时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x2 =8.976,p<0.05),血栓形成6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023,p<0.05)。2同一组5个不同部位切片中,均是穿刺点近心端0.5cm和留置针末端处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高,穿刺点远心端0.5cm、留置针末端0.5cm和留置针末端1.5cm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炎症反应p<0.001;血栓形成p<0.01)。3同一组留置不同时间静脉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情况不同,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症反应均逐渐加重,血栓形成的血管数逐渐增多,多柔比星组和甘露醇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炎症反应p<0.05;血栓形成p<0.05)。生理盐水组留置不同时间炎症反应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形成虽有不同,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管损伤的程度与输入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输入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是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2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与留置针对血管的机械性刺激有关,穿刺点近心端0.5cm和留置针末端处的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血管损伤程度最严重。3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与留置时间有关,应用静脉留置针输入不同药物时留置时间不应相同,强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一般以2d为宜,最多不超过3d,弱刺激性药物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但以不超过7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