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国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减少、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撤点并校。纵观十余年来撤点并校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对贫困偏远山区S小学的个案调查,分析讨论了撤点并校的实施对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影响,揭示了撤点并校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介绍了国外撤点并校相关经验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采用效率与公平的视角,通过无结构访谈、观察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分析了撤点并校对S小学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带来的影响。 从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视角对S小学的个案分析中了解到,在撤点并校后学校实行的寄宿制虽然保障了教育公平和提高了教育效率,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积极影响尤为突出,但却增加了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心理负担,损伤了教育公平。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和“一补”的执行出现偏差,既没能达到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又损伤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学校被撤掉的村子出现了乡村文化断裂,导致乡村文化的传承受阻,没能完成农村教育的目标。最后,调查发现撤点并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效率,但实际上加大了区域内校际间差距。 通过对撤点并校政策文本和地方政府实际执行标准的分析,得出本文的结论:撤点并校的出发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同时提高教育效率,实际执行中也取得了成效。但由于地方政府落脚点与中央政府出发点的错位,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大量盲目的撤点并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并损伤了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本文最后,结合个案研究的结果与国外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