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易于获取,并且易于培养扩增,异体移植到相关宿主中不会发生明显排斥反应,并且在体外能够迅速增殖,而且BMSCs是良好的基因工程载体细胞,经过基因改建后仍通常保持原有的增殖的能力,因此,BMSCs在移植治疗许多疾病时是一种更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但移植后如何从受体辨别供体细胞,并观察其在活体内的生存迁徙情况一直是困扰其临床应用的瓶颈。本文旨在研究磁共振对比增强剂Gd-DTPA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及标记之后体内外MRI成像示踪的可能性。 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SD大鼠双侧股骨骨髓中获取,培养、传代并纯化细胞,采用临床通用Gd-DTPA增强剂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标记情况,并用台盼蓝染色方法及MTT法测定标记细胞的活力及增殖能力;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对标记的细胞进行体外以及脑缺血模型7T MRI成像。 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清晰观察到Gd-DTPA颗粒大部分存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浆中,少许贴于细胞膜上。台盼蓝染色方法证实标记之后细胞的存活率没有受到影响, MTT法证实标记之后对BMSCs增殖能力没有影响(P>0.05)。体外试管扫描示标记细胞呈高T1WI信号强度(P<0.05),并且持续时间较久。在脑缺血模型中标记的细胞逐渐沉积于病变区。 结论:Gd—DTPA标记细胞之后,BMSCs的活性及增殖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并且透射电镜结果证实Gd-DTPA颗粒存在于细胞胞浆内,在细胞胞膜上也有Gd-DTPA颗粒存在。标记的BMSCs在体内外检测到明显的MRI信号强度改变。Gd—DTPA可以作为一种示踪剂用来MRI示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