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领域内的改革也加快了进程。目前我国接受中等以下(含中等)教育的学生人数超过2亿,他们中80%在农村,这就决定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和关键在农村。而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教师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妨碍了农村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师管理中,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职工内在的工作动力,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然而,教师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管理者对待教师的态度,即把教师置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传统的教师管理,无论是经验模式还是量化模式,其共有的弊端都是没有把教师视为管理的中心,都存在“重物轻人”或“重事轻人”的现象,因而也就不可能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走出教师管理的困境,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导思想,实施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方式。①因此,对农村中学教师的激励,必须在对教师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系统地研究中学教师激励问题。我国关于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并不十分丰富,己有的关于中学教师激励的文章从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致力于实践情况,从人本管理视觉对某县某中学教师作为抽样调查对象,发放自己编制的问卷调查表,取得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了解了影响农村中学教师积极工作的六大激励因素:经济报酬、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晋升培训、领导管理、参与学校管理。并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研究,探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教授不同科目教师激励的差异,分析教师的激励因素偏好,确定各激励因素的主次关系,从而提出中学教师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师激励。同时分析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特点和需要特点,借鉴相关激励理论对中学教师激励的启示,提出了农村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激发教师潜能的主要输入要素,及对激励机制的影响作深入研究,针对性的进行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建构,为本地教师管理和激励向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界定相关概念并对相关教师激励研究的文献作出综述。主要包括第一章的内容。第二部分在相关激励理论的指导下,以某县某中学为研究对象,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视觉,分析出影响中学教师积极工作的六大激励因素,并从不同个性特征的教师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各激励因素的主次关系,从而提出中学教师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师激励。包括第二、三章的内容。第三部分根据前面的调查分析,针对教师各种激励因素,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激发教师潜能的主要输入要素、及对激励机制的影响作深入研究,针对性的进行农村中学教师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针对农村中学教师激励的各方面的措施。包括第四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