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枸骨叶为冬青科(Aquifoliaceae)冬青属(IlexL.)植物枸骨(IlexcornutaLindl.ExPaxt)的干燥叶。其味苦性凉,归肝、肾经。用于肺痨咳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等症。枸骨的嫩叶在江浙一带也常做苦丁茶使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冬青属植物具有抗动脉硬化、降压、增加冠脉流量等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炎抗菌、降脂消肥、抗生育等其它方面的活性。我国冬青属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苦丁茶冬青(I.kudincha)、大叶冬青(I.latifolia)、四季青(I.purpurea)等几个少数种。因此,本论文试图从该属植物中探索新的生物活性物质,为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提供可能的先导化合物。本试验拟从该属植物枸骨叶中寻找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活性部位和活性单体化合物。
在对枸骨叶乙醇提取物的各个不同极性萃取物进行抗动脉硬化活性的评价后,对其显效部位(正丁醇部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植物化学分析;并对该有效部位进行了TLC定性鉴别研究和HPLC定量质量控制研究,初步建立了对枸骨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的HPLC指纹图谱初步探索研究。
从枸骨叶活性部位(正丁醇部位)中经多种柱色谱分得17个化合物,经理化波谱手段鉴定出13个,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分别为:枸骨苷A(pomolicacid3-O-6”-methyl-βD-glucopyranosyluronate-(1→3)-a-L-arabinopyranoside),枸骨苷B(3β-(β-D-gluc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yl)-12,21-dihydroxy-19-oxo-18,19-secours-13(18)-oicacid)和枸骨苷C(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ide);1个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8(14)-isopimaene-2,15,16,18-terol;3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化合物:siaresin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e,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14)-isopimaene-2,15,16,18-terol其它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ursolicacid),3,28-乌苏酸二醇(12-ursene-3,28-dio1),pom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ide,pomolicacid3-O-a-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pomolicacid3-O-a-L-arabinopyranoside,pom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yl-28-O-β-D-glucopyranoside.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枸骨叶样品进行定性鉴别,通过观察薄层板在10%H2SO4-EtOH显色后的可见光谱和在366nm下荧光色谱图像平行分析,可知十个不同收集地枸骨叶样品显示一定的相似性,其中熊果酸,乌苏酸二醇和羽扇豆醇为主要斑点及共有斑点,各地区间差异不明显。其中羽扇豆醇和乌苏酸二醇为枸骨叶和大叶冬青(i.latifolia)的区别性成分,利用薄层色谱可以很好区分两个种。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枸骨叶中主要三萜类化合物羽扇豆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性好RSD为2.36%(n=6),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采用该方法对十个不同收集地的枸骨叶样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可为评价不同产地的枸骨叶药材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药效学指导下对枸骨叶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部位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将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和分析化学相结合,对枸骨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部位进行了筛选,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其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分离得到了活性单体化合物;初步建立了枸骨叶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其有效部位进性了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探索,本论文的研究将为枸骨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资料,为中药现代化做了有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