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振荡作为非线性科学的分支之一,促进了非线性科学的发展。化学振荡的宏观表现为体系中像浓度,颜色等状态量能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关于振荡方面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如今以四氮杂大环化合物(大环镍和大环酮)为催化剂的振荡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所以本论文将介绍以四氮杂大环二烯镍[NiL](C104)2为催化剂Briggs-Rauscher(B-R)体系的设计以及其在检测方面的应用。催化剂中的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本论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非线性化学的含义,发展史,研究现状和研究情景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同时深入的阐诉了B-R振荡反应。第二章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对[NiL](CIO4)2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说明。第二部分介绍了在冰浴条件下,以2.50×10-2mol/L的硫酸为介质,丙二酸为底物的丙二酸-硫酸-[NiL](CIO4)2-碘酸钾-双氧水振荡体系。并且运用该体系来检测抗氧化物丁基羟基茴香醚,寻找抑制时间与检测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在1.00×10-7-2.00×10-6mol/L和2.00×10-6-1.20×104 mol/L这两个不同的浓度范围内,抑制时间与测量浓度之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线性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讨论了各组分浓度对抑制时间的影响并且引入了自由基机理对该扰动现象进行了解释。第三章介绍了L-酪氨酸对[NiL]2+催化的B-R体系的扰动行为。L-酪氨酸到会使整个振荡反应的振荡的周期(tp)和寿命(te)发生变化。实验发现当L-酪氨酸的量在6.25×10-6-2.5×104mol/L范围内时,振荡周期的变化量与L-酪氨酸的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当3.3×10-5mol/L≤CL-tyrosine≤8.333×10-5mol/L,L-酪氨酸可以大大的增加振荡时间,即振荡寿命(te≈4000s)。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碘离子电极来研究本干扰体系的机理,我们发现这种干扰行为的存在是由于在酸性条件下L-酪氨酸和碘酸钾之间发生了反应,这一机理与之前报道的检测抗氧剂时的机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由于L-酪氨酸在调节人体和动物的新陈代谢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加上[NiL](CIO4)2特殊的结构,使得研究L-酪氨酸对振荡体系的扰动非常的有意义。第四章引入了以米氏酸为间接底物的一种新型的B-R振荡反应。通过实验发现米氏酸的放置时间对振荡反应有很大的影响,且在4-10天内放置时间与振荡周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用LC-MS的方法确定了米氏酸可以作为间接底物的根本原因是它可以水解成为丙二酸,而丙二酸是常用的有机底物。同时用UV的方法确定了在1-5天内米氏酸的水解是一个一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