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并没有远离我们的视野,它还是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而且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化,这种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的弊端也开始越来越明显。我国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还是较多停留在专制与民主的过渡阶段,仍偏向于专制型的管理方式。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课堂管理的价值,但是教师在制定课堂规则时还是更多地会指向学生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的角色并没有完全得以转变,教师仍然会按照自己管理的需要制定管理目标,很少考虑学生真正的需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如何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一项前提工作。本研究在借助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教师自身因素寻找影响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原因,即从教师自我教育水平——自省、自信、自控入手,研究教师自我教育水平对其课堂管理方式的影响,以及提出通过提升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来改变其消极课堂管理方式的对策。实证研究表明:被调查教师的自我教育水平总体情况良好,其中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得分最高,教师的自省状况次之,教师的自信状况相比前两者而言稍微差些。被调查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总体状况良好,其中教师采用民主型课堂管理方式的状况最好,但是仍有大部分教师会采用专制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有少部分的教师会选择采用自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教师自我教育水平及其各个因素与其课堂管理方式及其各个因素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其中与专制型课堂管理方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教师自我教育水平与其课堂管理方式回归显著,其中,教师的自省和自控水平影响着教师采用专制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教师的自信水平影响着教师采用自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教师的自控能力影响着教师采用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本研究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对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转变教师课堂管理方式的具体建议:提高教师自我反省意识,及时地发现课堂管理问题;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全面解决课堂问题;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