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现在20世纪中国的“军阀”,既非官职、人名,也不是俚词俗话;它移植于境外,迅速取得本土“市民权”,是兼具时俗实用与学术研究价值的草根型话语。其释义因多方位的诠释应用而分歧巨大,大多被用以批判兵权参政的非法性、或宣叙传统文治主义与现代西方差别主义的政治理念。 从晚清改革到民国初建,中国曾依据自身传统并借鉴现代西方军制,整合军政关系,确立了约束军人参政权的差别主义法制原则。但政治革命、抗御外侮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兵权参政的合法性,遂使军事力量成长为民国政局的支配势力。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革命党人在南方创立党军体制。北方“军阀政治”在战争中崩溃,失衡的军政关系终于在南方政府北伐统一过程中,通过“政党领军”方式逐步恢复平衡,实现了现代性质的文官控制。 “军阀”表述的核心内容是军政关系问题,而军政关系演变则直接影响了“军阀”的内涵。由北伐革命确立的政党史观或革命史观,凭借“打倒军阀”口号获得的动员效益,加之执政后的权力资源支持,逐步获得话语诠释的主导地位。它将“军阀”的批判属性推向极致,出现泛用、即泛政治化倾向。 “军阀”在中国的移植、诠释和应用,不是被动或孤立的现象,它通过内外交流而完遂自身的成长以及外向作用。它所揭示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在过渡时代的军政关系演变及其话语表述,其特殊的内在力量必然要超越地域界限而具有普遍意义。它是研究20世纪中国、以及日本和西方现代民主政体等相同的、或相异而具有对照意义的政治现象的“指示词”。 所谓“军阀”,实指汉字文化圈内所称谓的、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军政关系失衡的条件之下,逾越文化与法制规则的军事权势集团或其代表人物;“军阀”是与推进社会发展的健康军事力量相对立的形象代称。正确运用“军阀”话语,可以深刻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泛用则会导致政治批判简单化、扭曲或抹杀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社会的健康作用。 “军阀”研究迄今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程,既有成果多集中于军阀的现象叙述,少有话语角度的考察,而军政关系研究更处于亟需解决的空阙状态,这是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所追求的学术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