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快速城镇化不仅仅表现在用地面积紧张、人口剧增,也引起了城市局部气候的变化,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明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城市热岛是由地表覆盖层发生改变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共同作用导致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反映。城市热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逐渐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身体健康,还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城市热环境不仅受到地表覆盖类型的影响,还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景观生态学等专业知识,讨论地表覆盖类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常熟市位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的长三角地带,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与发达城市相比,仍处于发展中。本文以常熟市作为研究对象,避开大城市研究饱和的现象,响应国家发展城镇化经济的号召,将常熟市作为中小城市热环境研究的代表。经调查,常熟市依然保留着农耕特征,根据实际情况,将常熟市用地类型归为旱地、水田、林地、沼泽湿地、水体、建设用地六类。选取2013全年HJ1A/B数据和选取的Landsat8数据,对常熟市城市热环境季节变化进行分析,主要工作如下:利用Landsat8热红外波段10的信息进行地表温度反演;结合环境卫星数据和Google Earth数据进行地表类型划分,得到四季的地表温度状况图和相应年份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图;依据地表温度反演结果进行热岛强度带的划分,得到四季的热岛强度分带图,分析土地利用季节性转移情况。可以得出研究区向秋冬季过渡时,土地转移至高热岛强度带的比例大于向低度带转移的比例,向春夏季过渡时,结论正好相反。从景观格局角度引入斑块面积(S)、形状指数(SI)、平均斑块面积(MPS)、类型面积(CA)、最大斑块面积(LPS)、异质性指数(SDI)、斑块数(NP)进行景观分析。将温度反演成果与地表分类成果进行叠加,利用SPSS分析各地类斑块温度与斑块面积、形状指数的相关性,得出植被、水体的斑块温度与斑块面积、形状指数成反比,建筑用地斑块温度与斑块面积成正比,与形状指数成反比,且都存在阈值,使得斑块温度在景观因子到达阈值之后趋于稳定值。由此可以说明无限制地改变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并不能最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而要根据求出的阈值进行地类的设计。将热岛强度分带结果与地表分类结果进行叠加,统计不同热岛强度带中各地类的季节性转移情况。得出在春夏季水体、植被等向低热岛强度带转移,建设用地向高热岛强度带转移。夏季景观的破碎度最大,在城市规划布局中,要注意水体、植被与建设用地的搭配,达到冬季缓解冷岛效应,夏季缓解热岛效应的效果。相比其他地类,建设用地是人们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不同地类对建设用地斑块温度的影响程度。对四季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不同地类不同季节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力不同。针对研究区地类分布状况,可以得出旱地和水体的影响力较其他地类的影响力大。不同地类交互作用对建设用地温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单独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对于常熟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研究城市温度时,要综合考虑周围用地类型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