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以来媒介文化中的女性呈现是解析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时期性别意识形态变迁的重要表征。文本以这一时期在中国流行的国产或者引进影视情节剧中四种主要的女性呈现模式——灰姑娘模式、花木兰模式、潘多拉模式以及盖娅模式的演变为线索,并结合当代历史语境阐释90年代以来中国性别意识形态及其运作策略的变化。
第一章导论,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并阐释了模式、原型、性别意识形态等基本概念及本文所主要使用的叙事学、女性主义批评、文化研究等方法。
第二章分析了灰姑娘模式从“十七年时期”的“革命版灰姑娘”到90年代以来“财富版灰姑娘”的转型。前者所演绎的苦大仇深的女性在男性共产党员的拯救下走向革命道路的故事成为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的宏大叙事的隐喻;后者以爱情跨越阶层差异、填平财富鸿沟的方式满足着人们的世俗梦想。消费文化强度美学原则使得90年代以来的灰姑娘情节剧颠覆了诸多性别成规,但不过是以更奇观化的方式再次巩固了女性寻求男性庇护的灰姑娘情结。
第三章分析了花木兰模式从女扮男装的无性化英雄到90年代以来传统女性身份的恢复、甚至到千面女郎式性感化女英雄的演变。花木兰的女性身份与战士身份成为消费文化将色情与暴力元素组织进影视文本之中的突破口。花木兰所含有的女性解放意义成为消费文化性别意识形态进行发言的一种保护性策略,即通过女性解放符码稳固男性中心意识。
第四章分析了潘多拉模式从“坏女人”叙事模板到90年代以来女性形象与叙事的“泛模式”演变,其灾难情结弱化,同时她越来越成为美丽、时尚、独立的现代女性典范,甚至融合了部分女性主义观念。潘多拉从欲望客体到欲望主体的重构成为消费文化语境下性别意识形态的迷幻术。
第五章分析了盖娅模式从“伦理化”贤妻良母到欲望化重构的变化过程,“母性”的内核依然是传统性别话语,但以欲望化外包装来进行表述,体现了女性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夹缝中身份建构的冲突与艰难。
结语分析了这四种女性呈现模式的演绎变迁及其意义,认为媒介文化中的女性呈现出现“泛消费化”趋势,性别压抑被包装成一种精美艳丽的文化无意识。-Ⅰ-性别意识形态发言方式越来越变成一种后男权时代的迷幻术或催眠术,它以妥协而迂回的方式换取最终的观念领导权以及更大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