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建筑能耗占国内能源总消耗比例不断攀升。土壤源热泵作为一种稳定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空调系统得到广泛运用,但其地源侧水系统通常保持定流量运行,“大流量小温差”现象较为常见,地源侧水泵能耗占比大,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文针对武汉某工业园建立了园区典型建筑的DeST模型,得到并分析了园区建筑负荷分布特性。针对热泵机组(35)(46)(36)-(17)模型的不足,本文补充了(35)(46)(36)-(17)模型中缺少的循环水流速对机组影响的修正系数(36)(36)(49)?,并给出了一种计算(36)(36)(49)?的新方法。针对土壤源热泵地源侧循环水全年采用同一固定温差的变流量方式的合理性,本文提出了在制冷季和供热季应采取不同进出口温差(35)tin-out的建议。为此,结合该工业园热泵系统,通过软件模拟,得到其夏季工况下地源侧最佳循环水温差)53(tout-in为(19)(13)(22)℃,此时系统节能率为(16)(17)(13)(17)(4);冬季最佳温差)53(tin-out为(18)(13)(24)℃,系统节能率为(24)(13)(24)(4)。对不同的热泵系统,设计负荷下,水泵功率与热泵主机功率的比值(49)不同,(49)值又会显著影响到最佳温差)53(tin-out的取值。因此,本文分别探究了冬夏两种工况下R值对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显示(49)值越大,最佳温差)53(tin-out也越大,故在对地源侧水系统进出口温差)53(tin-out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49)值对热泵系统能耗的影响,根据不同的(49)值选取最佳的进出口温差。最后,本文还针对水泵台数调节和变频调节两种常见的变流量方式,探究了热泵主机与水泵的配置方式对系统能耗的影响。在机组和水泵的三种典型搭配方式(“(16)机配(16)泵”“(16)机配(16)(13)(20)泵”“(16)机配(17)泵”)下,当机组和水泵的配置从“(16)机配(16)泵”变化到“(16)机配(17)泵”的过程中,若水泵采取台数调节,热泵系统节能率从4.5%升高到了6.21%;若水泵采取变频调节,热泵系统节能率从12.20%降低到了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