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曲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能源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河曲县地处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人台”自流传以来,成为山西、陕西、内蒙、河北等地的一种传统文化,当然河曲“二人台”以它自身的魅力充斥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本文从历史概述、歌唱艺术、演唱方法以及传承四个方面来展现河曲“二人台”的特色。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包括二人台的历史渊源以及河曲“二人台”的研究现状,在这一部分笔者对“二人台”的区域界定、伴奏乐器以及剧目进行了阐述,对河曲“二人台”的研究现状也进行了论述,并且针对一些模糊性的说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二部分是有关于河曲“二人台”歌唱艺术的部分,其中笔者通过河曲“二人台”的音乐与语言、剧本、表演形式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详细论述了有关二人台在演唱时需要注重的几个重要方面。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以及难点,即河曲“二人台”演唱方法剖析,在这一部分笔者从运腔、润腔、咬字以及情感体现四个方面,以“一走”(《走西口》)、“两菜”(《姑嫂挑菜》《卖菜》)、“三打”(《打樱桃》《打金钱》《打秋千》)六首曲目为例,在演唱方法上进行详尽的描述。第四部分是有关于河曲“二人台”的传承,通过对蒙、陕、冀二人台的发展现状,结合现在山西二人台的发展现状,笔者在传承人、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发展方向、晋陕冀蒙人二人台的交流与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在论文的进行过程中笔者也跟随老艺术家们去学习、表演二人台,老艺术家们细心和耐心的教导让我感觉到,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急迫感。笔者出生在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因与河曲距离较近,从小对河曲民歌与二人台耳濡目染,对于河曲二人台更是喜爱有加,基于对河曲二人台的传承与保护,本课题从表演与演唱方面对河曲“二人台”进行深入的剖析。近几年来为了二人台的保护和发展,从国家到地区都给予了大力的经济上的辅助与支持,各界学者也纷纷从各个专业的角度出发,给予了更多研究的空间。其中论述到有关于“二人台”的方方面面,比如除了艺术方面的相关侧面之外,还有“二人台”的非遗保护、传承、唱白修辞研究、文艺生态视角、草原文化、艺术档案、艺术环境、艺术市场、高校艺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给后来人以启迪。从理论上来说,本文将河曲二人台的历史渊源、歌唱艺术、演唱方法(重点)以及传承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在演唱方法方面的论述,可以为以后的学者们提供演唱方法和表演等方面的理论依据。从实践上来看,对于众多的民歌演唱者来说,方法技巧是歌唱基本素质,本文在气息、共鸣、语言、用声方面详述二人台的演唱技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