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解析是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对周围环境污染的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方法,是污染控制的基础。受体模型是首选的源解析方法,它是通过对采样点环境样品(受体)的化学和显微分析,确定各污染源贡献率的一系列技术。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非负约束因子分析(FA-NNC)是用于污染物源解析的两种较为先进的受体模型,由于在求解过程中对因子载荷和因子得分均做非负约束等优势在研究领域内得到认可,在国内的应用较少。本研究将PMF和FA-NNC用于中国大辽河、松花江、黄河、淮河和珠江流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解析,并比较两个模型得到的来源类型与贡献。两种模型对于多环芳烃来源的判定比较一致,并将结果与比值法、排放清单、主成分分析等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发现PMF和FA-NNC得到的污染源指纹谱基本一致,不同流域污染状况体现出不同特征,受地域经济、能源类型的影响明显。对大辽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研究发现,当地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43.3%~50.4%)、生物质燃烧(21.9%~24.3%)、交通(15.7%~16.7%)和炼焦(12.0%~15.7%),与辽宁省能源结构基本相符。对于松花江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解析得到的主要污染源分别是燃油(26%~29%)和煤/生物质燃烧(71%~74%)。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分别是炼焦(12.1%~13.8%)、燃煤综合(23.6%~31.6%)、家用燃煤(17.4%~31.9%)、生物质燃烧(11.7%~11.9%)和石油产品燃烧(19.0%~20.0%)。对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多环芳烃,解析得到的主要污染源和贡献率分别是综合源(28.84%~34.70%)、柴油(31.48%~32.16%)、燃煤(14.09%~21.59%)和生物质燃烧(17.41%~19.73%)。FA-NNC对淮河流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的判定结果依次为燃煤67%、生物质燃烧26%、燃油7%;与之对应PMF得到的各个污染源及贡献率依次为燃煤61%、生物质燃烧30%、燃油5%和其他4%。对于珠江三角洲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MF和FA-NNC解析得到3个主要污染源,分别是煤及生物质燃烧(39.1%~42.9%)、交通排放(42.5%~46.6%)、综合(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