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产业成长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enghongmi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的演变,形成了新型的国际分工体系即全球价值链分工。由于要素禀赋、资金及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往往主要从生产组装环节起步,以国际代工生产模式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这种模式在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极易被跨国公司所控制和俘获。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实也表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也面临着被低端锁定的困境。因此,深入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成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抓住新一轮全球价值链分解和重构带来的机遇而实现产业成长,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关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成长的影响渠道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主要通过投资、需求和技术渠道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成长产生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制造业为例,测算、分析了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情况。通过应用Koopman和Fally关于测度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指标,将全球价值链分工进行量化:借助WIOD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制造业13个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和部门产品的价值链长度。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分工地位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处于较低位置,而中国制造业所有细分行业产品的价值链长度均在不断延长,发展态势良好。进一步地,基于前文有关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制造业成长的影响机制的分析,本文从实证层面上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规模和竞争力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成长的影响并不是完全的促进作用,其中,分工地位的提高有助于制造业成长竞争力的提升,而产品价值链长度的延长虽然促进了制造业规模的扩张,却限制了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同时,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影响资本积累、需求和技术进步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实现产业成长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才可持续。中国产业集群处于生产技术落后、低水平竞争、布局分散无序等非生态化困境之中,已有的环境规制手段多以末端治理为主,难以实现产业集群生产方式
分析研究柳州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情况,重点对柳州市中长期粮食生产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预测柳州市中长期可达到的粮食生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混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面临着决策层的变化、执行层的变化、管理层乃至操作层的变化。混改企业中来自合作双方的管理人员容易在对谁负责、管理理念、劳动关系、行事风格等方面
采用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以腐殖酸的两组分-富里酸、胡敏酸为材料,研究其对水稻土镉溶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两种有机物对水稻土镉的解析影响强弱为富里酸〉胡敏酸
随着信息技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交互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数据成为新兴的战略资源,人类迈进大数据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社会发展与治理极为重要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
边界理论是平衡工作家庭冲突的重要视角。个体作为边界跨越者,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伴随着相应的资源累积和资源循环。基于此,通过分割和融合两种领域管理策略,在实
古往今来,乱作为一直在不停地上演。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贪腐官员往往都有很多胡作非为的"政绩"。究其根本,乱作为是利己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结出的行为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