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历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焦点。传统隐喻研究以形式逻辑为主,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与字面语言有明确区别的形象语言。然而,认知理论认为隐喻首先是一种思维现象,隐喻在日常会话中无处不在,语言隐喻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体现。随着脑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将视角转向隐喻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近二十年来,国外学者试图用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或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先进技术手段来考察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人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这一传统问题。隐喻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言语理解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对于隐喻的内在加工过程仍存在不一致的看法,例如对隐喻的脑加工部位还存在着‘右脑说’、‘左脑说’以及‘全脑说’。隐喻的实验室研究,主要以西方研究者、西方语言材料占主体,如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中文隐喻的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中文隐喻的实验室研究也慢慢成熟起来,一些中国学者相继开始汉语隐喻的实验室研究。本文试图采用生理电研究方法,以汉语和英语为语言材料,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为实验被试,探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加工汉语隐喻和英语隐喻时的认知机制的差异。在实验工具上,ERP独特的高时间分辨性可以实时记录大脑在隐喻加工时的脑部电位变化。在实验中,随机给被试呈现四种句子(汉语本义句、汉语隐喻句、英语本义句以及英语隐喻句),让被试对句子按键判断该句是否具有隐喻含义,并且记录其行为学数据和脑电数据,存盘离线分析。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中英双语者的汉语隐喻和英语隐喻理解,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左脑或是右脑加工,而是两个半球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结果没有提供任何支持专属的大脑半球优势。汉语和英语虽然属于不伺的语言体系,但是无论是哪种语言,隐喻在右脑的激活度更高,右脑起到一种辅助加工或是对新异刺激进行后续的加工隐喻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语言现象,其研究价值早已超出语言范畴,人们使用隐喻这一内在的机制认知新世界,感知新事物。本研究作为一种探索性尝试,研究了汉英双语者的汉英隐喻加工机制,但局限于目前技术手段及研究的不足,还需要今后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