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光与色的生成游戏--印象派艺术的现象学阐释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光与色的研究是艺术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象派常被人称为“光与色的画派”。19世纪中叶,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的印象派,它的影响已经遍及整个欧洲。与以往画家不同的是,印象派作品将阳光与色彩准确地呈现在画布上,看起来明亮耀眼。
  用现象学的视角来看,印象派画家更注重光与色的瞬间感受,这与“诉诸事物本身”这一现象学观念与方法是相符的。印象派绘画的诞生将人们对于绘画的欣赏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将绘画艺术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准。印象派绘画的现象学意义表明:视觉经验有着重要的感觉特性且不可替换,同时,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文章主要以现象学的思想和方式对印象派绘画进行分析,阐释其独立的艺术价值,探究现象学哲学家和美学家所使用的方法及概念,以此来深入研究印象派艺术审美意义,挖掘其价值。
  导论部分,主要对印象派艺术起源与发展进行汇总介绍,进而对国内外关于印象派艺术相关研究动态进行呈现。第一部分是对印象派的光色运用规定与感觉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包括光色运用的创作技法、对光色视觉印象的把握。第二部分是讨论光色的生成与关联,分别从两个海德格尔对真理概念的理解和梅洛庞蒂的“肉身”观念入手:依据海德格尔的在场与不在场辩证关系,阐释在此意义上的真理与艺术作品之美的密切关系,即艺术审美应当是艺术活动当中自身显现的东西;依据梅洛庞蒂的“肉身”观念,从绘画的三个深度出发,还原光色,用身体去参与建构、感知事物、表达知觉、感知艺术。第三部分是讨论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艺术接受的问题:杜夫海纳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区分为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其中,作品是能够直接被欣赏者感受到的真实的存在,而不需要欣赏者进行联想,进行构造。结语部分是阐明现象学概念下印象派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儒家、道家等诸多宗教或者诸多哲学流派都导人向善,佛教也一样。本文内容分为九部分,佛教内容主要是释迦摩尼佛的话语以及其他弟子的言论,有关当代社会问题的例子取自泰国几件重大事件或引人争议的问题。前三章介绍十法界和研究十法界的解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指出各界都能解脱,不论哪一宗派都知道十法界,只不过采不同的修持方法,但范围都离不开持戒、灭三毒、悲智或戒定慧。后三章阐述四圣中道的解
学位
人类文明由水而始,因水而兴。水利工程活动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有着璀璨的辉煌,是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现代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型水利工程纷纷涌现,在给时代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亦引发一系列如大面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森林草原严重退化、土壤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对当代水利工程的探索势在必行。本文立足当下,从哲学的视域来探究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