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度抑郁症(Majordepressive disorder,MDD)临床上通常以持续的悲伤情绪以及与负性情绪的相关作为特征。MDD在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并且女性更容易出现类似疲倦、肢体障碍等躯体症状。目前,针对女性MDD病人脑功能活动的研究还比较少,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还有待研究。在本论文中,我们采用了双模态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及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scopy,MRS)的方法,探究女性MDD病人脑功能活动。 首先,我们采用静息态fMRI计算领域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及低频振动幅度(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参数研究女性MDD病人(n=12)相对于健康对照(n=12)的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ReHo参数能够表征全脑的领域一致性特征,我们发现MDD病人在左侧扣带回,右侧梭状回的ReHo值增高;而右侧壳核,左侧额中回,左侧枕中回的ReHo值下降;与健康对照相比,我们发现在MDD病人的内侧前额叶皮层出现了ALFF强度的增加,同时在左侧额中回也出现了ALFF的增强,而在右侧壳核以及右侧颞中回的ALFF强度降低;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左侧扣带回的ReHo强度与临床焦虑评分HAMA成正相关(r=0.59,p=0.045)。 然后,我们通过fMRI-MRS技术研究内侧前额叶皮层的ALFF与神经代谢物水平的关系,我们采用LCModel分析1H-MRS数据得到该脑区的神经递质包括GABA,谷氨酸,谷氨酸盐复合物水平;通过皮尔逊相关方法研究 ALFF强度与神经递质之间的耦合作用;斯皮尔曼相关方法检测神经递质含量与MDD临床评分之间的关系。MDD病人内侧前额叶的ALFF强度与谷氨酸的含量成正相关(r=0.67,p=0.023),且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的谷氨酸含量与临床焦虑评分HAMA正相关(r=0.641,p=0.033)。 海马体代谢与功能活动的改变与MDD的病理密切相关,但是,海马局部功能损伤对于边缘-皮层回路的调节异常的机制还不清楚。我们通过静息态fMRI-MRS双模态技术研究女性MDD病人(n=12)相对于正常健康对照(n=12)海马体代谢异常与及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MDD病人左侧海马胆碱含量升高(t=2.20,p<0.05),反应了异常的膜代谢,但是并没有发现天门冬氨酸与肌酸含量的变化;MDD病人出现左侧海马与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及右侧颞上回负性连接降低,同时,我们发现左侧海马与双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强度与左侧海马水平正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左侧海马的局部代谢异常导致了功能网络的异常。 本文采用双模态fMRI-MRS技术为MDD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物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