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冲击着我国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中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时尚化、高档化特点以及攀比、模仿、盲目、唯我的消费倾向及误区。这些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不仅与我国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不相符,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使其社会行为发生偏差,给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更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全社会各阶层学习和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大背景下,加强对中学生消费方式的引导,不仅是提高中学生个体素质的内在诉求,而且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外在呼唤和需要。中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及对他们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国目前在校中学生数量高达7300万之多,成为整个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要使中学生担当起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重任,就必须使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长远来看,在中学生群体中倡导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地市的34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在查阅文献资料、走访、座谈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学生消费方式的类型、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学生消费方式引导的意义及引导的层次、渠道,以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消费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方面所起到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部分探讨了中学生消费方式的引导:第一部分:描述了中学生消费方式的现状。总结出中学生消费方式的三种类型,以及多元化、时尚化、高档化特点;分析了中学生消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中学生个体的生理及心理的内在因素、社会文化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家庭及社会的教育因素等;揭示出中学生消费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攀比、模仿、盲目和唯我消费现象。第二部分:从中学生个体成长的角度,阐述了中学生消费方式引导的意义。对中学生消费方式进行引导,一方面有利于消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学生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第三部分:提出了中学生消费方式引导的基本层次。主要从消费需要、消费态度、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四个层次、从心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着手进行探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环节中需坚持的原则和可以采用的教育方法等。第四部分:分析了中学生消费方式引导的渠道和方法。对中学生消费方式的引导,不只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还是家庭、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家庭理财教育是中学生消费方式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校消费教育是中学生消费方式健康发展的关键,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是中学生消费方式健康发展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这三方面的力量,共同引导中学生消费方式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