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DY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既是缅甸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在其军事情报领域中的投射和积淀,又是缅甸情报实践在其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等层面形成的文化趋向。本文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基于文化学、情报学、军事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从军事情报文化普遍规律出发,结合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发展的特殊环境,综合运用归纳分析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理论推导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普遍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围绕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发展、表现、因素、影响等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研究,对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及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认识。一是认识到军事情报文化的实质是文化在军事情报活动中的定向积淀,既承载了文化的共同内核,又包含了军事情报领域鲜明的内涵特质,蕴含着特定的民族文化、战略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等文化基因。因此,从文化视角考察军事情报问题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二是认识到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孕育于悠久传统的文化土壤,经历了曲折动荡的发展历程,受制于落后失衡的经济基础,又面临着特殊复杂的现实国情。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军事情报文化研究体系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国别典型。三是认识到缅甸情报文化源远流长,伴随着缅甸史前阶级社会情报实践的出现而产生,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初步形成,在近代殖民斗争时期发生畸变,在军事独裁统治下失衡发展,在民主改革过程中调整转型。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的体系。四是认识到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不仅体现了军事情报领域的普遍文化特征,还在缅甸特定的历史脉络上表现出延绵曲折的特征,在宗教思想上表现出虔诚宿命的特征,在国民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内敛的特征,在实践风格上表现出严苛恃武的特征。并与民族习性上的敏感排异性、思想观念上的传统保守性、管理实践上的官僚集权性特征一起,形成了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特殊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缅甸军事情报领域独特的文化差异。五是认识到自然地理、地缘政治、历史经历、社会结构等历史国情是孕育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客观土壤;宗教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国民性格等思想观念是产生缅甸军事情报文化传统的意识根源;殖民地时期的情报专业化改革、政治情报管理、基层情报搜集等殖民情报文化是塑造缅甸现代情报体系的特殊背景;复杂微妙的军政关系、内部斗争等政治生态是推动缅甸军事情报文化变迁的时代动因。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层面多领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六是认识到历史文化积淀在对缅甸情报活动产生稳定的固化影响同时,文化异变也对缅甸情报活动产生了突变转型的影响。具体而言,军地情报文化差异使缅甸国家情报体系中的机构职能分工发生失衡;社会信息管控文化使缅甸军事情报外延和职能范围都被泛化;保守的军事情报思想观念引起缅甸工作在主体、方向、内容、方式和手段上都产生了发展的偏差。因此,缅甸军事情报文化通过传承与转向功能对缅甸军事情报实践与发展形成了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此外,本文在研究缅甸军事情报文化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学术探索。如聚焦缅甸情报领域,努力在国别情报研究对象上有所创新;紧扣情报文化视角,努力在缅甸情报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坚持唯物史观立场,努力在缅甸情报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力求通过对缅甸军事情报文化这个特殊典型的剖析,进一步丰富军事情报学术研究,并在推进我军情报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他文献
对失效航天器的在轨修复是当前航天领域的热点问题,而航天器相对翻滚目标近距离姿轨控制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失效航天器由于没有姿态控制,一般表现为在轨道上自由翻滚,而这为近距离操作带来巨大挑战。论文以此为背景,开展航天器相对空间翻滚目标近距离姿轨控制方法研究。论文主要成果如下:1.针对相对翻滚目标的绕飞与悬停控制问题,分别提出了强迫绕飞控制策略、基于模糊和基于非奇异终端滑模的悬停控制方法。(1)提出了
在人类地球低轨道载人航天相关技术日臻成熟,国际空间站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等地球低轨道资源初步形成的背景下,载人月球探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再一次成为各航天大国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热点。与“阿波罗”任务不同,现今提出的各类载人月球探测飞行模式更注重其可持续性以及对各类飞行器的可重复使用,更倾向于基于现有的成熟技术以及现有的地球低轨道空间资源来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以地球低轨道空间站为空间
受扰动的超声速湍流边界层广泛存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和发动机内部,随着飞行器设计研究进程的推进,各类边界层湍流特性研究的紧迫性也逐步提升。论文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实验(纳米粒子散射技术、离子测速技术、油流法)为主并辅以数值模拟(基于雷诺平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的研究方法,主线在于厘清超燃冲压发动机内壁面喷注和辅助喷注方式引起的边界层内结构与湍流特性变化,同时又结合飞行器壁面、燃烧室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Laser Plasma Interaction,LPI)中的参量不稳定性是制约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点火的重要因素。其中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SRS)和受激布里渊散射(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产生的散射光能够降低光强的耦合效
SiCf/SiC复合材料因其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抗氧化、耐烧蚀等优异性能,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中极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航空发动机工作时面临非常复杂的应力环境和热化学环境,对所选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热物理性能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SiCf/SiC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前,其性能测试与仿真就变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后续的部件考核。国内前期生产的SiCf/Si
有效连接作为脑功能整合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揭示大脑神经信号间连接关系的因果效应信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是两类广泛应用的非侵入式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分别提供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表达。本文聚焦有效连接分析方法,并围绕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两类数据,开展多模态脑成像有效连接分析的方法学与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多变量时-频格兰杰因果连接分析。在本
武器装备体系评估是武器装备论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而体系贡献率评估研究已然成为武器装备体系评估的重要方面,其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武器装备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等工作提供定量化依据。目前,由于武器装备体系的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人员较难建立准确、通用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模型,评估结果也较难得到解释和验证。随着网络科学的发展,基于异质网络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将武器装备体系进行形式化描述,也可以借助异质网络
磁绝缘线振荡器(Magnetically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Oscillator,MILO)是当今高峰值功率、无磁场、紧凑型窄带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产生器件的典型代表,也是当前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的研究热点之一。传统MILO输出的微波频率不可调节,属于典型的窄带高功率微波产生器件,随着MILO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大范围
磁等离子体推力器(MPDT,Magneto Plasma Dynamic Thruster)具有推力密度大、比冲高、功率大、结构简单等优势,在深空探测、星际航行、大型空间飞行器轨道转移等空间任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可控核聚变技术在空间电推进领域得到实际应用的首选。MPDT工作时存在多种物理过程,其内部工作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已有研究对MPDT工作机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致使一些存在的问题得不到
来流气体在组合循环发动机中的停留时间很短(毫秒量级),同时由于其强压缩性,使得其与燃料的混合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发动机内部气体的掺混效果是组合循环发动机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以超声速混合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混合层的发展过程和混合增强方法。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来流压缩性、粘性、速度比和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