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后发国家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问题。就国家或地区的新兴产业发展而言,在新的全球化竞争条件下,完全的市场竞争不复存在因此,政府参与和政策促进的作用极为重要,这是开展本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本文从技术、市场和制度演进的角度,探讨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政策的作用点和作用机制,并引入认知的视角来对这样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就新兴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身发展而言,本文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调研,总体揭示了新兴产业的发展表现为技术、市场和制度的协同演进,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新兴产业发展的轨迹、绩效、与兴衰。而这样的协同演进在本质上表现为认知的变化,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过程最终表现为认知增进和扩展的过程。研究发现:1)在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中,引入阶段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带动了细分市场需求认知的发展,市场认知的反向刺激又加速了技术认知的扩大;2)在发展阶段技术认知和需求认知的扩大推动了制度的认知和发展(普遍或广泛的认同,形成惯例或规则),从而促进了制度的变迁和制度的生成,由此又反向带动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技术范式的转型;3)在成熟阶段,规范和引导新兴产业技术、市场发展的制度性认知逐步完善,技术、市场、制度形成互为依赖的存在状态。由此,本文研究认为:政策的作用点和作用机制就是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刺激或强化认知促进技术、市场和制度的良性互动,达到促进创新发展的结果。本文在理论认识的框架基础上对后发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展开分析,发现后发国家往往由于认知的滞后(技术和产品认知、市场认知、制度认知)不得不采取跟随或追赶的发展路径,而这样的路径将会遭遇两个难以冲破的瓶颈:产业的技术封锁(技术和专利依赖)和市场的控制(品牌和渠道),导致自主创新的发展中途道阻,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不能建立起在产品开发平台上的主导产品设计。因此,对后发国家而言,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不能完全依赖引进、学习、追赶的发展路径,建立自主创新的发展首先需要改善认知的滞后(或先行建立战略认知),这就表现为政策的先行干预或主动干预,即后发国家需要建立领先战略,从产业初期就开始强化认知,并贯穿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这样的政策作用表现为:1)通过建立“保护性的市场空间”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实践机会,在引入阶段主动构建本土市场的需求认知;2)在起步阶段为产品开发平台建立有形的、无形的和外部的支持系统,引导和鼓励技术认知的发展,并强化需求认知的发展;3)发展阶段实行双轨制,一方面主动构建促进本土产品市场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制度体系,推进企业参与和建立全球市场规则和制度规则,引导相关主体对本土产品的技术认知、市场认知和制度认知的重构与发展,突破跨国公司的认知封锁;另一方面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持续获得资本积累,为构建本土产品的技术认知、市场认知和制度认知奠定经济基础;4)在成熟阶段,争夺全球定价权,在世界范围内巩固本土技术轨道的技术认知、市场认知和制度认知。这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政府有意识的对产品开发平台建立的引导和支持。我国风电产业的案例表明:1)80年代-2003年离网风电技术的发展,市场沦陷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没有在起步阶段引导本土市场的需求认知;2)2003年至今并网风电技术的发展,由于起步阶段通过引导本土市场需求认知,为本土产品开发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自主创新的发展打开了瓶颈。但由于发展阶段在技术、市场和制度等认知方面存在的政策缺失,没有有效打破跨国公司并网技术轨道下的认知封锁,导致未能形成自主的主导设计产品,自主创新仍遭遇阻碍。本研究揭示,后发国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领先战略,改变认知滞后。战略的重点(政策)应放置在:1)引导本土市场需求、建立互补性基础设施以促进本土产品开发平台的建立,跨越主导产品和技术设计的瓶颈;2)推动和建立基于本土产品的市场认知、技术认知和制度认知,打破跨国公司的市场、技术、制度规则的封锁,实现对全球化市场的引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