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经常会运用到防御性悲观。国外关于防御性悲观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主要涉及防御性悲观与乐观、抑郁及自我妨碍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并探讨了导致防御性悲观形成的一些情感动机因素。近几年国内研究者对防御性悲观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概念的比较与部分情感动机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没有涉及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为了对其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以772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使用防御性悲观的现状进行调查比较,同时,从情感变量——焦虑、动机变量——归因方式和外部环境——母亲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影响大学生使用防御性悲观的内外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防御性悲观策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男、女学生在防御性悲观、防御性期望和反思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在反思维度上高于防御性期望;文科大学生与理工科大学生在防御性期望和防御性悲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文科大学生与理工科大学生在反思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文科大学生在反思上高于理工科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防御性期望、反思和防御性悲观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特质焦虑对防御性期望、反思和防御性悲观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把正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正性内在)对防御性期望有负向预测作用,把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持久的(负性持久)对反思有正向预测作用,把负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整体的和持久的(负性总体)对防御性悲观有正向预测作用,把正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正性内在)对防御性悲观有负向预测作用。(4)惩罚与严厉对防御性期望有正向预测作用;过干涉与过保护、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对反思有正向预测作用;拒绝与否认、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防御性悲观有正向预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充实了国内防御性悲观研究领域的内容,希望本研究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