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5fc1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黑格尔、马克思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黑格尔的自我意识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必然显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也是绝对精神在世界历史中的各个阶段和形态。民族精神如个人意识的演变一样,在历史的舞台中日渐完善以达绝对之精神。黑格尔的民族精神活跃于超验的时间、空间的历史中即由自我意识、绝对精神逻辑构建的历史中,那么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适性、永久性、历史性的民族精神。黑格尔是首先预设了绝对精神的存在,以自我意识的演绎推论出历史行程阶段的个人——民族精神,不论是时间性的历史、或是超验(超越)的历史,民族精神都是如同历史发展过程一样在不断的演变。而马克思首先以揭示自我意识的感性本质为目的,消解了黑格尔的纯粹自我意识。既然自我意识的纯粹性、抽象性被消解掉了,历史舞台上的主体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自我意识,而是一个感性的自我意识,活生生的具有情感、意识、需要的自我、个人,那么超越时空的历史也同时回归到充满激情、冲动和流动的时间性的历史。而马克思以感性的历史为源点,对黑格尔的民族精神的概念展开具体化的分析,探询历史背后的终极目标。可以说马克思正沿着黑格尔的道路深入到更为具体、形下的当前时代背景和感性的历史中。他以自己的感性体验、理性的思考,凭着他卓越的思想,超凡的预见力,提出阶级划分、民族革命、人类解放道路的实现等伟大的理论,并在历史的洪流和时间的流逝中去寻找和验证那个终极的人类价值。马克思的民族精神是马克思时代精神的产物,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能以自己的方式解放本民族和全人类的精神。
其他文献
有关正义的话题可谓经久不衰,中西古籍均有大量论及正义的文字。在当代正义更是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的大作《正义论》的问世而成为学界不可回避的日
近二十年来,王学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研究过分集中王阳明本人,而王门后学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文妄图考察阳明高足王畿、邹守益两人心学思想异同,展现后学的两种
该文考察阿伦特的恶的观念,试图理解阿伦特以其对极权政治恶行的分析开创了怎样一种新的政治观念.论文分四节,各节内容如次.第一节讨论阿伦特政治思考的风格和方法.阿伦特政
本文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入手,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和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表明可持续发展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针对传统发展观
以克旱16和新麦9为实验材料,研究由不同浓度NaCl和Na_2SO_4混合盐溶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将NaCl和Na_2SO_4按照3:0、2:1、1:1的比例进行5个浓度梯度的混合,
本文对我党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人才思想和胡锦涛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分别研究,着重梳理和分析了它们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人才理论概要、毛泽东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