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是当今世界上最为致命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显著且转移出现一般较早,患者一旦发现时病情往往已经处于进展期。并且由于食管解剖位置位于纵膈内部,病灶周围毗邻心脏大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在给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的同时,亦导致患者普遍的预后不佳。在食管鳞癌的治疗方面,对于手术指征具备且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手术治疗是诊疗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术后通常基于病理诊断结果结合WHO制定的TNM分期法,综合患者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远距转移等因素,对患者的肿瘤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后续的辅助治疗方案作出进一步指导。然而,尽管TNM分期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肿瘤分期标准,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发现单纯基于TNM分期作出的病情判断有时也会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伴随着当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癌症的认识也逐渐由传统的组织学、病理学层面进一步深入到了分子、基因层面。因此,结合最新科研进展,在分子、基因层面上实现对癌症的综合分析、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分期,对于进一步提升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显得十分必要。然而,针对食管鳞癌这一疾病,在此方面的研究仍然不足。科学界迄今仍未提出一种可靠且公认的针对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分子生物学标志物。COPS5(又名CSN5、JAB1)是一种可以调节细胞功能的多功能蛋白,此前被认为在多种癌症的发生、进展、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COPS5在食管鳞癌当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仍然并不充分,对此方向的有关研究,当前报道仍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COPS5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合患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随访获得的患者临床数据,分析影响COPS5表达的临床因素,探究COPS5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预后之间的关联,进一步进行细胞转染并设计细胞功能与裸鼠移植瘤实验,研究COPS5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COPS5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综合临床随访获得的患者临床信息,使用SPSS22.0软件建立起信息数据库并进行进一步分析。首先使用卡方检验分析COPS5的表达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Log-rank法检验判断不同因素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分别使用人工合成的COPS5过表达慢病毒和小干扰RNA对食管鳞癌细胞株进行转染,构建COPS5过表达及低表达的食管鳞癌细胞系并针对性设计细胞功能实验与裸鼠移植瘤实验,探究COPS5表达对食管鳞癌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总计纳入124名接受了 Ivor-Lewis术式的食管鳞癌患者,根据其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被分类为高表达组(65例,52.4%)和低表达组(59例,47.5%)。Western blot法对组织蛋白的分析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较,COPS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着更高的表达量,这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结合患者的临床数据,经单因素和多因素临床数据分析表明,肿瘤组织中存在COPS5过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相应的细胞功能实验发现COPS5在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上调可以增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在COPS5表达下调组中则表现出相反效应。裸鼠移植瘤实验则证实COPS5过表达的移植瘤相比对照组生长更快。结论:COPS5在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存在广泛的过表达,并且此种过表达效应可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明显相关。COPS5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种有前途的预后预测因子和潜在的靶向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