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异质性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矛盾。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对资本要素的依赖程度日趋增强,而资本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只有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并且推进城乡之间的要素平等交换,才能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反映的是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资本流动的有效性,资本自身的逐利性决定了其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基本动力是城乡资本边际收益率的差异性,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边际收益率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城乡资本配置效率也相应有所提高,并最终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使得城乡资本配置的情况与特征在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因此,深入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变化情况,对解决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本文首先对二元经济与资本配置效率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资本配置效率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了二元经济转换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并相应地从财政、价格和金融三个资本流动渠道剖析了我国城乡资本配置发展概况;然后在测度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基拙上,运用协整模型检验了不同时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资本配置效率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比较了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差异。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总体呈现弱化的趋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城乡资本配置效率较低,城乡之间资本边际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和农村弱质性带来的高风险使得资本存在从边际生产率高的农村地区向边际生产率低的城市地区的非逐利流动现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资本配置效率的相互关系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向工业反哺农业过渡的二元经济转换阶段,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滞后使得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反而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工业大规模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二元经济阶段才得以改善。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要加快农村经济展,以促进城乡二元经济一体化,而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一方面完善农业和农村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补偿机制,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资本要素向农村地区回流;此外,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同时提高城乡资本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