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播州末代土司杨应龙在中国西南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中是比较特殊的人物,特别是万历十八年至万历二十九年的平播战争更是吸引了很多学者的注意力。本文试以播州杨氏为讨论问题的主体,将杨氏置于明廷中央官员、川贵督抚等地方官员、杨应龙及其所属夷汉上司以及周边其他上司之间的互动博弈关系中考察杨应龙与其所辖五司七姓的矛盾以及播州一贵州矛盾如何激发为平播战役,最后导致播州土司覆灭的。本文正文分五个部分,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二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概述了播州杨氏的相关背景。其次归纳和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目标。作为背景介绍,第一章“播州关系网分析”主要讨论了与播州杨应龙相关的周边环境。笔者首先讨论了播州杨应龙与明朝廷的关系。这一关系主要表现为双方的朝贡关系。其次,笔者分析了播州杨应龙与所辖“五司七姓”的关系,这一层则是播州的内部关系。在本章最后一部分,作者分析了播州土司与周边上司之间的关系,包括播州上司与水西上司、石柱土司、永宁和西阳土司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二章“平播战争·缘起和过程”主要讨论了平播战争本身的相关史事。首先讨论了战争最初川贵两省官员的态度,进而探讨川贵官员在“酝酿”这场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其次,作者分析了朝廷对于播州杨应龙的第一次小规模的征剿,讨论为什么在朝廷战败且杨应龙愿意接受勘察的情况下,杨氏与朝廷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最后导致平播战争的爆发;本章最后一节概括了平播战争的简要过程。第三章“战后之播州”主要讨论了平播战争结束之后明廷关于播州善后的相关史事。首先,作者讨论了战后朝廷对于播州的善后处理措施,包括安抚播州百姓、设置屯卫、安排将领等相关事项。通过这场战争,明朝完全消灭了杨氏家族在播州的势力。在本章第二部分,作者讨论了平播战争以后,贵州管辖权的变化情况。结论部分主要从明朝中央王朝对于播州之役的影响、贵州官员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及播州内部的矛盾三个方面阐释了平播之役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