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煤化工高浓盐水的处理,国内普遍采用浓缩固化填埋的方式。煤化工废水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无机盐资源,如果能够通过分离对其中的盐类进行提纯回收,不仅能够对高浓盐水进行无害处理,而且会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本课题针对经膜浓缩后的煤化工钠盐废水,采用溶析结晶技术分离回收废液中的Na2SO4与NaCl。本文的第一部分分别测试了甲醇、乙醇、丙酮、乙腈、二乙胺以及离子液体几种溶析剂对NaCl与Na2SO4共饱和溶液的溶析情况,发现溶液中NaCl与Na2SO4溶解度均随溶析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比较两种钠盐在溶析剂作用下的溶解度变化,发现溶析强弱程度:甲醇>乙醇>丙酮>二乙胺>乙腈>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溶析剂为甲醇时,溶析效果最佳:20 ℃时,醇水(体积比)比为3:7,Na2SO4析出率达90%。在上一部分的研究基础上,以甲醇为溶析剂,研究了溶析时间、温度、转速、溶液初始浓度、溶液中溶质比等因素对溶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析时间、温度、转速仅对析出的晶体粒径分布影响较大,对Na2SO4的析出率无明显影响;Na2SO4的析出率随着溶液中初始Na2SO4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对某一真实煤化工废水进行了溶析实验,发现当甲醇与水体积比为1:1时,废水中Na2SO4的析出率为94%,纯度在99%左右。本文的第三部分采用平衡法测定了 288.15 K-303.15 K温度范围内,Na2SO4在NaCl-水-甲醇四元体系中的溶解度。数据表明Na2SO4的溶解度随溶液中NaCl与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采用了电解质NRTL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而且得到了溶液中5种粒子间的二元交互参数,为预测Na2SO4在此体系中各情况下的溶解度提供了热力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