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子崖遗址不仅是中国现代田野考古的圣地,历年的发掘也揭示了其在龙山文化乃至中国史前考古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发掘与初步研究,揭示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对于城子崖遗址环境与资源的分析无疑是深入研究聚落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近年来的系统发掘和研究为契机,采用地质考古和植物考古的方法,对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地貌和农业生产情况作初步探讨。主要获得如下认识:城子崖遗址位于泰沂山前的黄土台地之上,靠近遗址有阶地分布,可利用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可以获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除环境原因之外,城子崖遗址位置居中,处在联通东西部的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与新石器时代鲁北地区的文化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植硅体证据表明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作物有水稻、粟和黍。粟和水稻可能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但黍的数量也比较多,表明这三种农作物在居民的谷物类食物构成中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城子崖遗址农业生产特点,应该是适应当地环境的自给自足的农业,从目前已有资料看不出遗址的农业依赖交换或者贸易。全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相关理论。总结史前时期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有关环境与资源分析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城子崖遗址的环境背景和考古学研究。分为区域地质与环境背景介绍以及遗址发掘与研究的介绍。第三章:研究材料、方法与结果。分为三部分,现代地貌与资源调查,城子崖遗址地貌复原,城子崖遗址植物分析。第四章:城子崖遗址人类与环境关系初步分析。首先是城子崖选址的环境与社会背景,然后根据已有的材料分析遗址的农业,最后对遗址其他的资源进行初步分析。城子崖遗址地处黄土台地之上,且靠近阶地,有充足的耕地,靠近河流,资源充足。同时聚落的选址也与鲁北新石器文化社会与聚落发展的趋势相契合。通过分析城子崖H3的植硅体,反映出当时农作物以水稻、粟、黍为主,并且是当地种植,能够满足遗址本身的粮食需求。可以看出,作为当地的区域中心,城子崖的选址具有深刻的环境与社会背景,并有较发达的农业。随着更多分析的进行,我们认为可以获得城子崖龙山文化时期环境、地貌、资源利用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