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新闻阅读方式是移动阅读,但是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内容推送却成了人们的一个新顾虑。人们担忧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定制会带来茧房效应。这种效应也被称为“回音室效应”或是“选择性接触”,指的是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有偏接受信息的行为。在过往对于类似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数据主要源于读者的自我汇报或是实验室测试,但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在互联网上产生的行为数据使得针对信息茧房的研究在数据完整性与可靠性方面有更多的提升。因此,本文使用国内某大型综合性新闻移动客户端的用户在消费新闻时产生的真实行为数据,重新研究信息时代的茧房效应。通过运用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本文对人们的即时新闻消费行为进行动态分析,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之外,揭示了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层面上的复杂性。本研究通过重新理解并化用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读受众使用新闻客户端的真实行为,并考虑新闻消费者作为能动者的作用和新闻客户端的推送算法作为结构在信息获取实践中所发挥的功能。通过强调两者在时间维度上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日常惯例(日常行为流),本文在微观动态行为层面上对读者在消费新闻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流进行分析,得出两种符合信息茧房特征的行为模式,一种为结构(即算法推送)影响下产生的持续型行为模式,另一种为能动者(即读者)的能动选择所带来的游走型行为模式,并分析影响这两种行为模式出现概率的影响因素。在强调日常惯例的同时,结构化理论也强调了“紧要情境”对于这种日常惯例的破坏,将此理论对应到受众消费新闻的过程中,则表现为读者的日常阅读内容被突发的热点事件打断的过程。因此,受众日常惯例中所阅读内容与突发热点事件在受众的注意力层面上存在着竞争关系。本文通过对这种过程的分析,来探究信息茧房中人们的信息接触与选择过程。因此,本文的研究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信息茧房内受众选择的信息流所呈现的两种行为模式进行讨论,并探究不同群体间的区别,以及这两种行为模式随着时间变化而呈现的趋势;第二部分则探究信息茧房如何影响读者参与热点事件,以及这种参与如何反向影响人的新闻阅读行为模式,以展现人在信息选择过程中受到紧要情境影响时所发生的微观变化。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2017年1月至3月,中国某新闻客户端用户的新闻评论数据。对于受众在信息茧房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本文以用户在客户端中连续消费的新闻主题序列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利用相关事件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从个体层次上,读者在不同新闻内容上的新闻消费行为构成了一连串离散的动作序列(即新闻序列),这种新闻消费行为既受到用户作为主观能动者的自我选择的影响,也受到新闻客户端算法推送的影响。模型结果发现,硬新闻的读者更有可能表现出持续型行为和游走型行为这两种模式;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新闻读者的行为模式的发生概率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另一方面,本文对于在信息茧房中的受众在日常阅读惯例内容与热点事件之间的注意力分配过程进行分析,运用事件史分析法来探究不同类型的新闻所产生的信息茧房对于受众选择参与或不参与讨论热点事件的影响。模型结果发现,在热点事件发生时,茧房效应更高的新闻类型(硬新闻)的读者更不可能关注这件热点事件,而茧房效应较低的新闻类型(软新闻)的读者则更有可能参与对这件热点新闻的讨论。但是,一旦参与消费热点事件,读者离开茧房转换阅读内容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由此,本文结合结构化理论作为研究视角,通过两个模型在微观动态层面对茧房效应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呈现出具体新闻消费过程中的受众信息选择行为的微观状态和表现。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增强后续研究者对茧房效应的复杂认识,同时也为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在结合传统理论与数据挖掘结果的研究过程上提供了一种可实践的路径。